Android中,Activity是所有程序的根本,所有程序的流程都运行在Activity之中,Activity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由系统控制生命周期,程序无法改变,但可以用onSaveInstanceState保存其状态)。
对于Activity,关键是其生命周期的把握(如那张经典的生命周期图=.=),其次就是状态的保存和恢复(onSaveInstanceState onRestoreInstanceState),以及Activity之间的跳转和数据传输(intent)。
Activity中常用的函数有SetContentView() findViewById() finish() startActivity(),其生命周期涉及的函数有: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void onStart()
void onRestart()
void onResume()
void onPause()
void onStop()
void onDestroy()
注意的是,Activity的使用需要在Manifest文件中添加相应的
Intent
Android中提供了Intent机制来协助应用间的交互与通讯,Intent负责对应用中一次操作的动作、动作涉及数据、附加数据进行描述,Android则根据此Intent的描述,负责找到对应的组件,将 Intent传递给调用的组件,并完成组件的调用。Intent不仅可用于应用程序之间,也可用于应用程序内部的Activity/Service之间的交互。因此,Intent在这里起着一个媒体中介的作用,专门提供组件互相调用的相关信息,实现调用者与被调用者之间的解耦。在SDK中给出了Intent作用的表现形式为:
· 通过 Context.startActivity() or Activity.startActivityForResult() 启动一个Activity;
· 通过 Context.startService() 启动一个服务,或者通过 Context.bindService() 和后台服务交互;
· 通过广播方法(比如 Context.sendBroadcast(), Context.sendOrderedBroadcast(), Context.sendStickyBroadcast()) 发给broadcast receivers。
Intent属性的设置,包括以下几点:(以下为XML中定义,当然也可以通过Intent类的方法来获取和设置)
(1)Action,也就是要执行的动作
SDk中定义了一些标准的动作,包括
onstant
Target component
Action
ACTION_CALL
activity
Initiate a phone call.
ACTION_EDIT
activity
Display data for the user to edit.
ACTION_MAIN
activity
Start up as the initial activity of a task, with no data input and no returned output.
ACTION_SYNC
activity
Synchronize data on a server with data on the mobile device.
ACTION_BATTERY_LOW
broadcast receiver
A warning that the battery is low.
ACTION_HEADSET_PLUG
broadcast receiver
A headset has been plugged into the device, or unplugged from it.
ACTION_SCREEN_ON
broadcast receiver
The screen has been turned on.
ACTION_TIMEZONE_CHANGED
broadcast receiver
The setting for the time zone has changed.
当然,也可以自定义动作(自定义的动作在使用时,需要加上包名作为前缀,如"com.example.project.SHOW_COLOR”),并可定义相应的Activity来处理我们的自定义动作。
(2)Data,也就是执行动作要操作的数据
Android中采用指向数据的一个URI来表示,如在联系人应用中,一个指向某联系人的URI可能为:content://contacts/1。对于不同的动作,其URI数据的类型是不同的(可以设置type属性指定特定类型数据),如ACTION_EDIT指定Data为文件URI,打电话为tel:URI,访问网络为http:URI,而由content provider提供的数据则为content: URIs。
(3)type(数据类型),显式指定Intent的数据类型(MIME)。一般Intent的数据类型能够根据数据本身进行判定,但是通过设置这个属性,可以强制采用显式指定的类型而不再进行推导。
(4)category(类别),被执行动作的附加信息。例如 LAUNCHER_CATEGORY 表示Intent 的接受者应该在Launcher中作为顶级应用出现;而ALTERNATIVE_CATEGORY表示当前的Intent是一系列的可选动作中的一个,这些动作可以在同一块数据上执行。还有其他的为
(5)component(组件),指定Intent的的目标组件的类名称。通常 Android会根据Intent 中包含的其它属性的信息,比如action、data/type、category进行查找,最终找到一个与之匹配的目标组件。但是,如果 component这个属性有指定的话,将直接使用它指定的组件,而不再执行上述查找过程。指定了这个属性以后,Intent的其它所有属性都是可选的。
(6)extras(附加信息),是其它所有附加信息的集合。使用extras可以为组件提供扩展信息,比如,如果要执行“发送电子邮件”这个动作,可以将电子邮件的标题、正文等保存在extras里,传给电子邮件发送组件。
理解Intent的关键之一是理解清楚Intent的两种基本用法:一种是显式的Intent,即在构造Intent对象时就指定接收者;另一种是隐式的Intent,即Intent的发送者在构造Intent对象时,并不知道也不关心接收者是谁,有利于降低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
对于显式Intent,Android不需要去做解析,因为目标组件已经很明确,Android需要解析的是那些隐式Intent,通过解析,将 Intent映射给可以处理此Intent的Activity、IntentReceiver或Service。
Intent解析机制主要是通过查找已注册在AndroidManifest.xml中的所有IntentFilter及其中定义的Intent,最终找到匹配的Intent。在这个解析过程中,Android是通过Intent的action、type、category这三个属性来进行判断的,判断方法如下:
· 如果Intent指明定了action,则目标组件的IntentFilter的action列表中就必须包含有这个action,否则不能匹配;
· 如果Intent没有提供type,系统将从data中得到数据类型。和action一样,目标组件的数据类型列表中必须包含Intent的数据类型,否则不能匹配。
· 如果Intent中的数据不是content: 类型的URI,而且Intent也没有明确指定它的type,将根据Intent中数据的scheme (比如 http: 或者mailto:) 进行匹配。同上,Intent 的scheme必须出现在目标组件的scheme列表中。
· 如果Intent指定了一个或多个category,这些类别必须全部出现在组建的类别列表中。比如Intent中包含了两个类别:LAUNCHER_CATEGORY 和 ALTERNATIVE_CATEGORY,解析得到的目标组件必须至少包含这两个类别。
service
service是没有界面的长生命周期的代码。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媒体播放器从列表中播放歌曲。在一个媒体播放器程序中,大概要有一个或多个活动(activity)来供用户选择歌曲并播放它。然而,音乐的回放就不能使用活动(activity)了,因为用户希望他导航到其他界面时音乐继续播放。这种情况下,媒体播放器活动(activity)要用Context.startService()启动一个服务来在后台运行保持音乐的播放。系统将保持这个音乐回放服务的运行直到它结束。注意一下,你要用Context.bindService()方法连接服务(如果它没有运行,要先启动它)。当连接到服务后,你可以通过服务暴露的一个接口和它通信。对于音乐服务,它允许你暂停、倒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