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世界岩溶风光之都
新华网广西频道4月19日电(龙松林 秦艺洲)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的专家们经过对国内外岩溶地貌区多年研究后得出结论,桂林是岩溶类最齐全、发育最典型的地区,堪称世界岩溶风光之最。这是中国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
朱学稳教授介绍,岩溶又称喀斯特。欧洲的地质地理工作者最早研究了喀斯特地方的岩溶现象,我国在1931年出版的《地质辞典》上第一次出现KARST这一名词。直到1966年春,在桂林召开的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喀斯特学术会议上,有人提议将喀斯特改称岩溶,其内涵、外延与喀斯特相同。
桂林秀丽的岩溶景观早在几千年前就引起先民的注意。公元前168年,在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军事图》上就绘有广西全州、灌阳一带岩溶区的山峰、河流、谷地等地形。宋代范成大在其名著《桂海虞衡志》(公元1175年)中对桂林的岩和洞穴都有精辟的论述,首次提出“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
桂林岩溶类型齐全、发育典型,尤其是岩溶峰林地貌的发育更是世界其它地方所无法比拟的。桂林市区的面积96%以上为岩溶地貌分布区。其中峰丛洼地面积为151.7平方公里,有石峰2125座,平均每平方公里16.1座,封闭洼地446个;峰林平原面积为305.08平方公里,有石峰628座,平均每平方公里2.1座。为此,有的外国岩溶工作者甚至建议将“喀斯特”改称“桂林”。
据记者了解,目前桂林已开发有芦笛、七星、穿山、白龙、聚龙、莲花、碧莲、冠岩、丰鱼、罗汉肚、神宫、金山、碧水、都乐、白莲共15个钟乳石溶洞。这15个岩洞中,其中每年接待量在30万人以上的岩洞有5个,而接待量最大的是桂林芦笛岩,去年接待游客达112万人次。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科研人员勘探后认为,阳朔县兴坪镇的莲花岩洞穴是目前我国最完美和数量最多的洞穴莲花盆。桂林穿山岩洞穴四个石盾连生的现象,在国内独树一帜。芦笛岩是我国大中型石笋、石柱分布密度最大的洞穴。位于漓江边的冠岩是国内目前水陆兼备和游览线路最长并能在洞内乘车的游览洞穴。
朱学稳认为,桂林最美的洞穴是永福县的永福岩。它既有大量发育、广泛分布的次生碳酸钙沉积形态景观,又有美不胜收的池、塘及跌水(瀑布)景观,还有千变万化的断面形态及蚀余小形态景观,是桂林旅游区许多游览洞穴所欠缺的,最能代表桂林岩洞的特点。洞内空气质量为一级优良标准。岩洞的非岩溶丘陵区植被覆盖良好,郁郁葱葱,洞内外景观配置条件良好,四季均可开展不同主题的旅游活动。如得到合理开发,又将成为桂林一处新的王牌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