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已发现171种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58种;有矿产地1.8万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7000余处。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是,资源总量较大,矿种比较齐全;人均资源量少,部分资源供需失衡;优劣矿并存;查明资源储量中地质控制程度较低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
一、地质条件复杂,矿种齐全,储量丰富
我国地域辽阔,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位于环太平洋活动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活动带的交汇点。在这种条件下,地壳运动剧烈,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广泛而频繁,地壳结构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在我国,仅与多种金属矿产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侵入岩分布面积就占全国岩石出露总面积的近1/3。
截止1995年底,我国已发现矿种168种,矿床和矿点20多万处,其中具有探明储量的有151种,矿产地2.3万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其潜在总值达91.66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稀土、钨、钛、锑、锂等11种矿产的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铅、锌、锡、钼等21种矿产的储量居世界前5位,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2位。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种比较齐全、资源配套条件较好的国家之一。
二、矿产资源地区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我国地质发育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矿产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以我国三列东西走向山脉为例:天山—阴山及秦岭构造带在历次造山运动中,均受到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以稀土、镍、铬、铜、钼、铅锌、金、铁等为主的多种金属矿带;南岭构造带则成为我国著名的钨、锑、锡、铅、锌、汞等有色金属矿带。
频繁的地壳运动,使褶皱隆起地带两侧的低洼地区发生过多次沉积旋回,形成了多期而丰富的沉积矿床。从地壳演化史得知,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成陆较早,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相对拗陷地带;而南方大部分地区成陆较晚,岩浆活动频繁而剧烈。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北方多煤、多石油等外生矿床而南方则多有色金属等内生及变质矿床的主要原因。
从主要矿种来看,目前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已逾1万亿吨,北方17省区占89%,南方14省区只占11%。其中,晋、陕、内蒙古三省区占全国的70%以上,云、贵、川三省则占南方煤炭总储量的88%。全国1/2以上的铁矿集中在辽、冀、川三省;铬矿则主要分布在西藏和新疆。磷矿资源的79%集中在湘、鄂、滇、贵、川5省。铜矿的1/4集中在江西。陆上石油分布在黑、鲁、冀、新等少数省区。据统计,我国铁、锰、铜、铝、锌、钨等15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中,有37%分布在西部地区,38.8%分布在中部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仅拥有其中的24.2%。青海省有37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前10位、居首位的就有8种,其中,全国探明储量78%的锶和一半以上的盐矿分布在柴达木盆地。新疆则拥有全国99%的稀有金属铍和80%的石棉。我国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为资源合理配置及利用带来了许多困难,但相对集中,也为大规模开采和建设区域性矿产基地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部分矿产贫矿多,富矿少;某些重要矿产资源短缺
在我国已探明的151种矿产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矿种的品位都不高。例如:我国铁矿探明储量300多亿吨,保有储量531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但这些铁矿大多是品位仅为25%~30%的贫矿,平均品位不足34%,贫矿约占总量的95%,绝大部分铁矿石需经选矿加工才可入炉冶炼,可供直接用于炼铁、炼铜的富矿极少。再如铜矿,含铜在1%以上的只占36%,而大于2%的仅占6%左右。此外,锰、银、钼、硫、磷等重要矿产也是贫多富少。金刚石、铂、铜、铬、锰、钾盐等大宗矿产的探明储量明显不足,属我国的短缺矿种,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及今后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我国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成矿的叠加作用比较显著,很多矿床都是由多种矿物共生或伴生组成的综合性矿床,尤以内生金属矿床最为突出。例如:我国的钒矿储量居世界首位,但91%的钒分散在其它矿床之中,以钒为主的矿床仅占9%。我国的银有2/3是铅锌矿的伴生矿,l/3是铜的伴生矿,独立银矿极少。我国著名的三大伴生矿中,白云鄂博铁矿共含有71种化学元素、114种矿物,其伴生的稀土金属储量占我国总储量的90%,占世界总储量的80%。攀枝花铁矿是由40多种化学元素、20多种矿物组成的伴生矿,其中钴的储量占全国的90%以上,钛储量占全国的80%以上。“镍都”金昌矿区含有镍、铜、钴、铌、金等10多种贵重金属,同时也是我国铂族金属最丰富的蕴藏地。江西漂塘钨锡矿也含伴生矿物6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