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起飞始于60年代初期,尔后30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据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统计,自1965年至1990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增长率为7.1%,列世界各国之首。按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莫克尔斯提出的“现代国家主要指标”剖析,韩国1990年人均GNP5400美元,第三产业在GNP所占比重为46%,非农业就业人口比例、受过基础教育人口比例、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城市人口比重、平均人口预期寿命、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均已达标,可见90年代的韩国已进入国民经济现代化阶段。对外开放进而实现市场经济国际化被认为是韩国经济起飞过程中成功的因素之一。国际舆论称之为“韩国奇迹在战争的废墟上出现”。
一、对外贸易推行由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多边化发展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一片废墟上诞生的韩国,复经历了朝鲜战争的洗礼,一直到60年初,其GN22P才达到24亿美元。为摆脱战后的经济困境,提高本国的生产力水平,最初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对于本国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和生产资料的进口征收低关税,对于准备由本国产品替代的消费品进口征收高关税,对于替代进口的国内产业给予财政、金融优惠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经济和发展生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进口替代不仅限制了某些国外产品的进口,同时也限制了本国产品的出口,造成既缺乏资源和资本,又缺乏技术和设备的局面,加深了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导致国际收支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使国内的工业化进展非常缓慢。
50年代与60年代之交,世界上发生了以电子科学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问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强劲的势头,促使国际市场容量日益扩大,刺激了各国之间贸易的持续增长。加上美、日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对韩国在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给予援助,为韩国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较宽活的发展空间。据此,从1964年开始,韩国从进口替代战略转向出口导向战略,把经济活动的重心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采取外贸多边化和自由化的政策,参与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竞争,以外贸出口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随后,韩国出口额开始逐年扩大,年均增长达40%以上,在出口贸易的带动下,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及就业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到1990年韩国的GDP业已高达2364亿美元,30年来增长99倍。
二、以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为依据,促进国内外经济一体化
60年代初,韩国在转向出口导向型战略时,资金缺口很大,投资需要增长很快,据此,韩国政府果断地作出加快引进外资步伐的决定。韩国引进外资的主要着眼点,一是有利于发展出口和国际收支改善的原则;二是有利于关键性工业公益事业发展的原则;三是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事业作出贡献的原则。30年来,韩国以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为依据,制定了引进外资的鼓励和限制政策,一直把技术引进作为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60年代的工业化进程,大胆利用外国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促进了产业技术的发展,形成以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80年代以后,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引进技术的比重,机械制造业占27.8%,电子工业占20.9%,石油化工占16.4%。
韩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相对剩余资本集中提供了参与国际分工的有利条件。为了扩大出口市场,稳定国际资源进口,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强化本国产业的升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劳动力成本,80年代以来,韩国推行了对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的策略。韩国政府通过财政、金融等手段鼓励本国企业向外扩张,在信贷、税收和保险制度等方面给予优惠。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40%以上是靠政府支持筹措资金发展起来的,1988年韩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4.8亿美元。目前,韩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资源开发型产品投资,服务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本国限制性的产业,同时降低劳动力成本;再次是对发达国家投资,借以达到引进高科技和现代管理手段的目的。既实现了国内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又促进了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
三、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逐步迈向资本市场国际化
60年代后,韩国为摆脱国外的资金援助,求得经济独立,有计划地建立了各种金融机构,发展各类金融市场,逐步完善了金融体系。80年代初,韩国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强国际金融中心的筹建,到90年代初,除国家中央银行(韩国银行)在国内建有15个分行,在海外设有8个分支机构外,大力发展商业银行,其中包括全国性市中银行(又称存款银行)5家,拥有资产约占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75%,其分支机构达1857个;地方银行12家,拥有资产约占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6%;外资银行69家,其中最多的是美国,美国的10大银行就有8家在韩国开设了分行,其次为日本和西欧国家。
韩国的金融市场分为有组织的金融市场即以银行为中心的短期货币市场,非组织的金融市场即以非银行机构为中心的长期资本市场。韩国政府认为金融业的开放首要的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因此于80年代开始实施资本市场国际化计划。第一阶段(1981至1984年)有限度地允许外国投资者通过韩国证券公司管理的开放型国际信托基金和由外国证券公司管理的封闭型基金间接参与投资。第二阶段(1985年至1987年)加速韩国投资者间接投资外国证券的活动。第三阶段(1988年以后)扩大海外基金的规模,以便利外国投资者间接投资韩国证券市场,准许韩国机构和企业投资外国股票,逐步迈向资本市场的国际化。金融业的发展已成为韩国政府管理经济、加速资本积累和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手段。
纵观韩国经济发展的演绎过程,可资研究和借鉴的基本经验:一是从韩国经济体制运行情况来看,实行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以政府调控为主,众多国外经济学家认为当前韩国仍属“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它通常实施集中的宏观经济决策,并通过指示性计划和控制经济参数,借助经济立法和行政手段,规定产业和企业发展方向,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以推动主要经济决策的实施。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均极端匮乏以至无法依靠民族资本的积累来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情况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二是从韩国政府宏观决策的选择来看,特别注重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抓位有利时机,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和策略。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能够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推行不同的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较早的使国民经济通过计划手段,从粗放型发展及时转变为集约化发展,因此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关键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三是从韩国经济发展格局来看,实行以贸易为导向,以工业为基础,以金融为后盾的三元经济发展战略,推进市场经济国际化,形成国民经济投入和产业的良性循环,为韩国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高能化的结构。对外开放不仅有助于促进各项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交流,达到互补互利的目的,而且有助于适应国际竞争机制,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金融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但恰恰是中国对外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薄弱环节,中国政府要加大开放力度,重点似应在金融开放上大做文章。诚然,目前韩国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协调,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配套等还存在发展失衡的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