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石蒜

2022-08-19 家居 86阅读
学名 Lycoris radiata 英名 Shorttube Lycoris 别名 蟑螂花、龙爪花、红花石蒜 科名 石蒜科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鳞茎。叶带状,深绿色。伞形花序,花鲜红色或具白色边缘,亦有白花品种。花鲜红色或具白色边缘,亦有白花品种。花期夏末秋初。原产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喜阳,耐半阴,喜湿润,耐干旱,稍耐寒,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 繁栽要点 可在花后分球栽植。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栽植深度以土将球顶部盖没即可。接近休眠期时,应逐渐减少浇水。 应用价值 在中国有较长栽培历史,《花镜》中有记载。石蒜冬季叶色深绿,覆盖庭院,打破了冬日的枯寂气氛。夏末秋初葶葶花茎破土而出,花朵明亮秀丽,雄芯及花柱突出基长,非常美丽。可成片种植于庭院,也可盆栽。 石蒜是中国的珍贵花卉之一,品种众多,有红花、小红花、黄花、淡红紫色、百合型、白长筒型等,其叶期象兰花,花型似金灯,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台湾省已把黄花石蒜出口日本。人工栽培的石蒜花在我市一面市,就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是一极具市场潜力的花卉新品种。 石蒜(Lycoris radiata)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西南至东南部。该植物因生长于山坳的石头旁,鳞茎外包暗褐色膜质鳞被,似大蒜而得名。长期以来,森林采伐,生态环境破坏,加上山区农民曾进行拉网式采集挖掘,现有的石蒜资源十分贫乏。为了保护、开发石蒜野生资源并使之产业化,开发厦门的花卉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对奇、特、美花卉的需求,厦门大学生物系与同安区农科所合作,开展石蒜的人工栽培研究,为发展厦门的花卉产业作出贡献。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子 红花石蒜鳞茎,部分由永春、德化农民上山采集获得,部分由本课题组前期自繁获得,合计2 400粒。此外向有关植物园购买了百合型紫花石蒜、黄花石蒜、白花石蒜,小红花石蒜鳞茎为种子。 1.2 栽培土壤 采用人工配制的营养土、田园土和荒地红壤为栽培土壤。 营养土边制作边用农药灭虫,田园土和红壤进盆前经农药消毒、太阳下曝晒3天。土壤成分分析按中国农科院士肥所的方法进行。 1.3 种植时间 1997年10月5日~20日。 1.4 栽培方式 供研究鳞茎均用1‰多菌灵浸泡3min,滤干。挑选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种子种于花盆中,每盆3粒,共500盆,其中364盆为红花石蒜, 其余为从外地购买的其他石蒜品种。竖放,深度以土壤盖没种子为准。直径小于3cm 的种子种于塑料网遮荫棚的水泥槽中,株行距17~20cm, 也以土壤盖没种子为度,土层厚度为12~15cm。另外,于荫棚内按上述规格种植50粒直径3cm以上的种子作对照。 盆栽石蒜入土后,移至屋顶平台上管理。 1.5. 管理方式 种子下地后第一天浇重水以平衡土壤的水份,以后晴天每天浇水1次,阴天隔天浇水1次。整个栽培期定期用农药对周边环境进行杀虫灭菌,并施有机肥及化肥多次。 2. 结果 2.1 石蒜的生长周期 2.1.1 不同石蒜品种生长周期的差异 以营养土分别盆栽红花石蒜、黄花石蒜、百合型石蒜、紫色石蒜、小红花石蒜和白长筒石蒜,于1997年10月9日~10日播种,结果表明,各种石蒜品种的生长周期基本一致,但采集于福建的红花石蒜周期稍长,可能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所致。 2.1.2 不同石蒜的营养生长过程和长势 由永春、德化采集到的大红花石蒜于1997年10月8日下种后, 10月18日见叶片长出土面。该月底,每个叶芽抽出2~3片叶片,成丛状,如韭菜,末端略带紫色。1998年1月15日,主侧芽皆可达4叶龄, 个别可达5叶龄,株最长叶片平均长度可达22~24cm,宽可达1.1~1.2cm,平衡脉,肉质墨绿。1998年3月5日,主芽平均达8~9叶龄,个别达10叶龄, 最长叶片平均长度为40.9cm,生长旺盛。以后最早抽出的叶片末端干枯凋落,新叶片继续长出,保持在每个叶芽9~10叶的水平,叶片略有增长。1998年4月6日~5月15日为叶片凋零期,之前整个营养生长周期结束,类似于同科的中国水仙。黄花石蒜和小红花石蒜的生长过程类似于大红花石蒜,区别仅在于黄花石蒜叶长可达80~90cm,宽3.5~4.5cm。小红花石蒜叶长25~30cm,叶宽0.7~0.8cm。上述3种石蒜在厦门地区适应性较强,长势佳,优于其它品种。以下研究皆以大红花石蒜为对象。 2.2 石蒜对栽培环境的要求 2.2.1 不同土壤的盆栽石蒜比较 分别使用田园土、红壤和人工合成的营养土盆栽石蒜。栽培结果表明, 种植于营养土的石蒜叶长、成熟鳞茎围长,直径等主要指标分别是田园土的1.3、1.14和1.14倍, 是红壤栽培石蒜的1.5、1.30和1.29倍,成熟石蒜主鳞茎直径大小是播种时的1.38倍。栽培于红壤的产量增加只表现在侧芽鳞茎的增多、增大方面,而主鳞茎大小与播种时比较,其直径只大了0.24cm, 可见人工营养土较适宜于石蒜的人工栽培。 2.2.2 石蒜对土壤pH的要求 分别以pH5.8和7.8的营养土栽培,每盆种植种球8粒。营养期观察结果表明,偏碱性土壤不适合石蒜生长,每长出1片叶子不久,其末端就出现枯萎现象;叶片长度明显短于酸性组,成熟鳞茎小,不饱满;经叶芽分化期后,进入扬花期,栽培于偏碱性土壤的石蒜基本不开花,而栽培于偏酸性土壤的鳞茎主茎,基本上都能分化出花芽,顺利地扬花。 2.2.3 石蒜对生长环境温度的要求 营养生长期石蒜10月上旬播种,此时最高气温不超过30℃,旬平均气温24℃,适宜石蒜生长,播种10天,根系生长旺盛,叶片先后长出地面。冬季日平均气温8℃以上,最低气温达1℃,不影响石蒜生长。至来年4月,由于长期阴雨天气,光照不足,生长较弱,出现早衰现象,1998年4月6日起出现第一片叶子枯萎,至1998年5月15日前后全部叶片萎缩、干枯,此时旬平均温度已达24℃。说明石蒜生长的高温极限为日平均温度24℃。 2.3 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 2.3.1 盆栽与水泥槽栽培结果的比较 以偏酸性营养土盆栽石蒜,下种后置屋顶平台上,不遮荫;水泥槽栽培石蒜,下种后用孔径2cm2的黑塑料网遮荫,网的四周用防蚊纱网隔离, 网棚之上种有西蕃莲, 以保湿及减少光照。栽培结果表明,遮荫有利于石蒜的成长。 2.3.2 种子阉割与否的生长情况比较 分别以偏酸性营养土盆栽经阉割和未经阉割的石蒜种子,比较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阉割不利于石蒜的生长,但对鳞茎肉的叶芽损伤不大。这可能是由于石蒜鳞茎太小,阉割造成养分供应减少所致。 2.4 栽培后的花枝数比较 分别以不同栽培条件(遮荫网、田园土、红壤土、土壤pH5.8和pH7.8)网栽石蒜,结果表明,栽培于偏酸营养土的石蒜出花率最高;采用遮荫网栽于水泥槽的石蒜与之相近,出花率达73%~80%。采用田园土栽培的出花率只是营养土的1/4;红壤土的出花率最差,仅为3.3%。说明花枝数与鳞茎的营养积累有关,也与栽培土壤的肥力、酸碱度有关。 3. 讨论 野生石蒜生长于荫森潮湿地,其着生地为红壤,人工栽培石蒜应考虑石蒜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本研究在栽培土壤酸碱性方面(如土壤pH5.8)已基本达到野生自然条件。经过近10年的盆栽观察,发现只要增加土壤的水份,提高土壤的肥力,适当调整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比例,调整氮、磷、钾的比例,就可以弥补野生石蒜生态环境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较大规模的人工栽培石蒜研究,掌握了适合厦门地区人工栽培的品种。 种植时间以10月上、中旬为宜,来年5月中旬 营养生长期结束。整个营养生长周期150~160天, 与野生石蒜营养生长期一致。 气温对石蒜生长发育有重大影响, 日平均气温超过24℃, 将抑制其叶芽生长, 零上低温不影响石蒜生长。 晴天要求重水喷淋。雨天应注意排水以防止烂根,不能用无漏底花盆栽培石蒜。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期皆要求高腐殖质、高土壤肥力的偏酸性土壤。没有经增效的田园土、红壤土不适合用于人工栽培野生石蒜。 营养生长后期应适当提高所施肥料中的磷肥比例。 盆栽石蒜应注意控制水份、土壤酸碱性、肥水等因素,可以克服野生生态环境的不足,正常旺盛生长。 网棚遮荫栽培是另一条较为合适的人工栽培途径。 阉割对于提高鳞茎的质量没有意义。 人工栽培石蒜的侧芽可以进一步繁殖,解决种球自繁问题。 应去除带花叶病株,并用常规方法解决蚜虫危害问题。 综上所述,本课题已掌握了石蒜人工栽培的主要条件,克服了野生石蒜生态条件的差异,解决了大量栽培的种子问题,摸清了病虫害发生和防治规律,为石蒜花卉的产业化提供了前期理论基础。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