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2022-08-16 文化 476阅读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部分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必需首先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因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文学,同样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制约的。(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决定制约作用) 表现在(1)文学适应着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产生,并随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如中世纪后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欧洲封建社会开始解体,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文学出现。以拉伯雷、薄伽丘和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的作家,反对神权,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巩固,它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暴露和突出,商品交换和金钱关系的激化,出现了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是代表,揭露黑暗现象。到了十月革命,又以高尔基为首的革命现实主义。
  (上层建筑的文学又反作用于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
  反作用表现在三:(1)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如对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通过维护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来达到。(2)对经济基础起破坏和瓦解的作用,如历代被统治阶级诬为“诲盗诲淫”之作品,如《红楼》《西厢》《水浒》等。(3)在破坏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又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发展。如五四新文学,《狂人日记》,《女神》等。
  相对独立性表现有三:(1)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时,旧文学不会立即消亡,而会延续一段时期。如武侠小说,是在封建末期产生,其高超武艺和侠义心肠,都是那个时代经济状况和人际关系的反映,虽其经济基础已消亡,但新武侠小说还不断出现,如金、古、梁等。(2)文学的发展有着自的历史继承性。即旧的经济基础消来了,但旧时代文学中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仍然会流传下来,成为欣赏对象和创新的前提。如诗歌、戏剧(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也反映了文学的相对独立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样发展成比例的”。有两种情况:其一,从艺术形式来看,某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成就,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反而会停滞或衰落。如神话。如格律诗。其二,从整个艺术领域来看,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时期。如十八世纪德国在经济上比之英法是落后,但当时的欧洲文学却是以德国的歌德和席勒为代表的时代,十九世纪的俄国在经济上远落后于西方,而在文学却出现了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等。处于欧洲的领先地位。这说明文学不仅受经济基础影响,还受哲学、宗教、道德和文学传统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但经济因素是制约的根本原因。

  文学艺术是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按照历
  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它
  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的。经济
  基础对文学艺术的决定和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
  个方面:其一,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着文学艺术的内容。
  文学艺术作品所揭示的各种社会关系,表达的各种观点、
  倾向、思想情感、审美趣味,再现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无不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
  文学艺术作品中,有一些同社会经济基础的联系比较的
  明显,有许多则同社会经济基础的联系不够明显或很不
  明显。而且,一般地说,文学艺术同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
  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普列汉诺夫曾指出:“决不
  是‘上层建筑’的一切部分都是直接地从经济基础中成长
  起来的:艺术同经济基础只是间接地发生关系的。因此,
  在讨论艺术时必须考虑到中间环级。”(《普列汉诺夫哲学
  著作选集》第2卷第322页)通常认为,文学艺术同社会经
  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有政治、社会心理和其他社会意
  识形式等因素。但是,不论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同社会经
  济基础之间的联系明显与否,也不论它们同经济基础之
  间的联系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它们所表现的观点,抒发
  的思想情感和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深深地植根
  于一定的现实生活之中,并且归根到底为一定的社会经
  济基础所决定和制约。其二,文学艺术的演进,归根到底
  也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的。例如,没有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就不会有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
  蒙运动;我国两汉文化和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的繁荣,则
  是同取代了奴隶制度的封建制度的巩固分不开的。文学
  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决定文学艺术演进的最终原因,不
  应到政治因素或诸如哲学、道德、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
  式中去寻找,而应到社会经济基础及其变化中去寻找。正
  如恩格斯所说,“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
  础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6页)
  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学艺
  术,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作用,或称反作用。进步的文
  学艺术,对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前进的落后的经济基
  础起一定的动摇和瓦解作用,同时又能促进某种对生产
  力和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先进的经济基础的产生和巩
  固;落后的乃至腐朽、反动的文学艺术,则对阻碍生产力
  发展和社会前进的落后的经济基础起维护的作用,同时
  又阻碍某种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先进的经
  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

  作为一种社会役识形态,文学属于上层建筑。因此,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底总是受着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两个面:一方面,从文学的内容看,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揭示的社会关系,以及再现的生活场景,都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例如,如果没有古代母权制社会,也就不会出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没有市民社会的兴起和资本的原始积累,也不会出现《鲁滨逊飘流记》这样的小说。另一方面,从文学的发展看,经济基础是决定文学发展、演变的根本原因。没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就不会有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我国两汉文化的发展繁荣,也是同封建制战胜了奴隶制分不开的。但应看到,经济基础对文学发展、演变的制约和影响,往往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缓慢的。

  上面连页码都有了,详细吧?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