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能提高孩子听

2023-06-18 综合 27阅读
今天下午参加长兴小学一二年级的家长会,听了来自香港特区杨景辉家庭教育专家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讲座,感到获益良多。孩子的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孩子的教育不能单靠学校,尤其是小学生,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特别重要。杨景辉先生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为我们家长讲述了对孩子教育引导的方法,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如何培养孩子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杨景辉先生来自香港特区,虽然粤港两地有一定的文化差异,但我对他所说的一些教育理念还是比较认同的。下面简单地谈谈我的一模拦些听后感。

关于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测验)成绩。也许是由于我们的传统观念或教育机制旦胡胡的原因,作为学生家长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每次考试过后,我们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考了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几名?”如果孩子的分数高,名次在前,家长就高兴,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名次在后,就不高兴,甚至大发雷霆,将孩子训斥一顿,或者父母之间互相埋怨争吵一番。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也许是为人父母所共有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将来能跨进名牌大学的门槛,出到社会上能有所作为呢?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我认识到过于苛刻的要求和追求分数未必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作为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个正确的认识。学校里的考试,是检查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手段,分数只不过是教与学效果的一个反映,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但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家长如果完全按照孩子的分数或名次来推断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未免过于片面,因为造成某一次成绩好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家长就没有必要死盯住分数和名次,而应当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使考试真正发挥出其“杠杆”作用,通过考试帮助孩子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同时,家长还应当教育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成绩,让孩子把对考试分数的注意力转移到分析自己的问题上,胜不骄,败不馁,扎扎实实地把知识学到手。评价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应和孩子的能力和特点结合起来考虑。成绩高未必能力就强。从目前的教育状况看,“高分低能”还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同样,分数低也未必不能成才。爱迪生小时候就被认为是过于迟钝、不宜读书,但后来却成了世界最著名的发明家之一。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应该的,但更重要的是应当注意孩子能力的发展。如果家长过分看重成绩和名次,容易造成孩子盲目追求高分,陷入课题和书本的狭小天地,并把注意力用于死记硬背某些知识上,从而忽视观察力、思维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香港电视台有一个公益广告的广告词是:“求学不是求分数”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有教育专家教导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应持的基本态度是:全面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重在考试后的总结分析。首先,我们家长要肯定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会有所收获,应当善于找到孩子进步的地方予以肯定。其次,无论考试的成绩是好是坏,都要从考试的内容和答卷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孩子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发现问题,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做烂,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有的家长为孩子准备一本“失分簿”,让孩子把每次考试的错误之处一一记录并改正在上面,以防孩子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家长不妨一试,即使孩子全对了,也要教育孩子学会总结成功的经验,而不应当只是沾沾自喜。

总之,对孩子的学习教育,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遇到问题我们要多用鼓励和理解的态度,去激发孩子树立信心。这次长兴小学组织我们家长听讲座的活动感觉非常有意义,可惜就是时间短了些,希望以后再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家长与学校保持良好沟通,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健康成长。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