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恭喜^_^
因势利导,注意在具体数学知识、技能上,比同龄人领先一步,就非常有利他增强信心,持续投入精力维护自己的荣誉了,要充分理解和尊重这种良性的荣誉感。夸奖孩子要侧重于他的努力,避免夸聪明。因为努力是可以促进的,聪明是天生的。孩子错误理解,可能会以为越不努力越能体现自己的聪明呢。千万不要让孩子产生这种自作聪明的念头,耽搁自己的成长。
然而,只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优秀是不够的,危险随时存在,他会自满。而且过于顺利地成长,耐压能力会很脆弱。所以要有意识地增加压力,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不然孩子是不知道数学的殿堂是无穷无尽的,他还以为他懂的就足够多了呢。难度标准以他跳起来就能达到为宜,这样他会一次又一次去克服困难,在挑战中提高自己,碰到挫折也不会轻易服输。
核心问题是锻炼他的思维能力,严密的逻辑推导,这个要诱导他养成习惯。一个很方便的办法是学象棋,不深入思考就无法在对抗中取胜。这种游戏非常有利。围棋太复杂,思维模式也和象棋偏重逻辑推理有所不同,它会培养更难得的大局观,对数学思维的作用倒不是很直接。
如果不希望消耗太多精力,可以入门程度,学会残局后自己独立解排局就行了。分析排局得到最终取胜的过程,和我们解数学题的过程是一样的,他领悟了这个自然会运用到学习中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得到锻炼,数学能力自然得到发展。到一定程度,他就有足够的能力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制定目标了,那才是学以致用的体现。
回到最开始吧。最初学数学,是从具体形象的对象开始的,幼儿园学数字都要拿糖果、玩具这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他的注意力,在数数的过程中,慢慢产生数量的概念。
再进一步,可以脱离实物了,掰自己的手指头数数字。再提高,就可以学学1234567890了
然后是个十百千万...十进制。简单的加减法。
复杂一点,就到乘法了,乘法其实可以看成加法的重复。有悟性的孩子自己就能独立发现这一点。
除法的理解比较抽象,一堆糖果、一杯水进行等分。
我觉得对分数的理解是一个难关。直觉强的,建立数学概念也很清晰,直觉差的,可能学了一辈子数学还不理解学的是什么,稀里糊涂的。
分数的基上,才容易建立比例的概念,这个应用就很广泛了,各种统计报表的百分比无处不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是很基础的,这个掌握得好,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别的孩子还茫无头绪时,优秀的孩子大脑里已经直接有了思路和答案。
所以,在幼儿阶段,就让他多玩这些东西吧,沙子、米粒、面团、橡皮泥、水,反复等分。二等分、三等分、N等分,有意识地培养、巩固他大脑里的神经网络对此的理解。
大脑么,无非就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起点,抽象思维是提高。
打好基础,有一个巩固的起点,多锻炼,一切有利于调动大脑运转、积极思考才能解决问题的活动、游戏都应该提倡。我们学习的目的,最终也就是能解决问题。
谈了一点看法,供你参考。祝你的孩子茁壮成长、顺利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