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港台女作家

2020-05-03 娱乐 1165阅读
八十年代最著名的三位港台女作家琼瑶、亦舒、三毛,在文学作品的成就方面可谓是各有千秋。她们的作品令许多读者手不释卷,也承载了许多读者关于那个年代的回忆。
《我是一片云》、《窗外》、《菟丝花》、《月朦胧,鸟朦胧》等等,都是八十年代中后期琼瑶在内地热销的作品。这些作品被无数次翻印,在读者手中又被无数次传阅。书中花前月下你侬我侬、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爱情,曾经让多少读者如痴如醉。纵然这些故事多少有一些相似的套路,但对当时的读者来说,从这些作品中汲取情感的寄托是更为重要的。
是琼瑶开启了小说的言情时代,在琼瑶的盛名之后,八十年代还有香港的岑凯伦、九十年代有台湾的席绢,也都是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的高产作家。
在八十年代,亦舒的名气就像她的作品一样,不如琼瑶那么火热而惊天动地。连她的读者都是冷静内敛的,他们只是东一本西一本地慢慢收集她那些不成套系的书。《喜宝》、《玫瑰的故事》、《风信子》、《曾经深爱过》、《蔷薇泡沫》、《香雪海》、《要多美丽就多美丽》,亦舒写过的小说有好几十本,她也是八十年代难得的高产作家。
比起岸上的琼瑶和亦舒,三毛作品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海中的游鱼、天上的飞鸟、于一望无际的大漠跋涉的骆驼。她从骨子里就带着吉普赛女人般的流浪气息,总是“穿着大朵碎花的长裙站在沙漠的风沙里,黑发飞扬。”琼瑶式的白纱裙摇曳、亦舒式的开司米毛衣,都跟她无缘。她的《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等书,都是关于无休止的流浪、还有她的大胡子荷西。
三毛作词的歌曲,也都是八十年代的经典。“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橄榄树》也许正是她的文字和她传奇一生的写照。在“平沙漠漠夜带刀”的撒哈拉大沙漠,她在流浪中边走边唱。在贫苦生活中挣扎的她尚能与荷西调笑:“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一块骆驼头骨的聘礼,带着一份刻骨铭心的感情。不幸的是荷西竟撒手人寰,独留下敏感悲伤的她在述说着《梦里花落知多少》。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