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学生,我们应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

2020-08-22 教育 56阅读
望采纳 ,谢谢!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
简单说,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终生的工作经历。一般可以认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任职前的职业学习和培训,终止于退休。我们选择什么职业作为我们的工作,这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我们未来的衣食住用行等各种需要,包括许多年轻人梦想的出国旅游、买楼、买车,几乎都要通过我们的工作来满足;
同时,现代人大部分时间是在社会组织中度过的。在毕业后到退休前的几十年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我们的工作打交道,因此,我们从事的工作,我们自己是否喜欢,是否适合,是否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对我们同样非常重要。一位总裁曾经说过:“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想想看,一个人在工作中只能赚到薪水,其他的一无所获,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所以,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应该慎重的对待。中国的古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在这里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希望对大家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有所启发:
蚯蚓的目标阶梯
蚯蚓是我从小到大的朋友。蚯蚓不是原名,由于他长得黑矮瘦弱,因而得名。
18岁分开后,我在外为生活四处漂泊奔波;蚯蚓却上了大学,什么事都挺顺当。在这分开的十年里,我们几乎每隔两三年见一次面。每一次我都喜欢问他同一个问题:你将来的目标是什么?
得到的答案总是不相同。下面记录的是蚯蚓每次谈及目标的原话:
18岁,高中毕业典礼上:我发誓要当李嘉诚第二!我要当中国首富(好大的口气)!
20岁,春节老同学团聚会上:我想创立自己的公司,30岁时拥有资产2000万。
23岁,在某工厂当技术员,第二职业是炒股:我正在为离开这家工厂而奋斗,因为在这里工作太没前途了。我将全力炒股,三年内用5万炒到300万元(似乎有点实现的可能)。
25岁,炒股失意而情场得意,开始准备结婚:我希望一年后能有10万元,让我风风光光地结婚(挺现实的想法)。
26岁,不太风光的结婚典礼上:我想生一个胖小子,不久的将来当个车间主任就行,别的不想了(是不是结婚就会使人成熟)。
28岁,所在的工厂效益下滑,偏偏正是妻子怀胎十月的时候:我希望这次下岗名单里千万不要有我的名字(这时候我还能说什么)。
从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蚯蚓显然没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规划,刚开始的时候当技术员,但他没有去细心研究技术,而是去炒股,想赚到300万,后来炒股失败忽而又想当车间主任,最后可能技术也不是很精通,担心下岗名单中不要有他的名字。他这样一个没有规划的人生,显然是很容易失败的。
实际上我们要想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获得人生的最大成功。
我们要想我们的职业生涯能获得很大成功,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成功的一般规律。美国的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曾经提出过一个成功的万能公式: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要想成功,一般我们要首先明白我们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我们在职业生涯领域也是同样。我们首先选择一个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行业和工作,然后确定我们的目标,同时对我们的整个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最后付诸行动,并且经常的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检查修正,最后坚持到底,定能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获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倾向,以及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自身因素,同时考虑到各种外界因素,经过综合权衡考虑,来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过程。
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博士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他们在做每天、每周、每月活动规划时,都会用长期的观点去考量。他们会规划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来计划。他们分配资源或做决策都是基于他们预期自己在几年后的地位而定。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刚刚跨入社会的职场人士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例如我们共同分析一个案例:
在沈阳市的一次大型招聘会上,毕业于某名牌高校的小何向浙江一家汽车公司申请一个机械工程师的岗位。他学的是机械专业,在大学期间各门功课都优秀,毕业后的五六年时间里,从事过医药、空调、摩托车等产品的销售、品质主管,换了六七个工作,但是没有机械方面的工作经历。招聘者看了他的情况后认为,如果他毕业后稳定从事过机械方面工作,则正是公司需要的人选,但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公司却无法录用他。
小何的例子表明了很多大学生盲目就业,给自己所带来的危害。由于没有长远打算,很多大学生年轻时只是随波逐流地换工作,到了30多岁还没有职业定位。这种情况之下,继续下去出路不大,重新定位又要费很大力气,不得不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持久性改变是人生力量的积累,这需要一种"长期的时间观念"。以销售为例,你销售生涯的涵义是,一般情况下,你必须愿意投人三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蜕变成一个真正的销售精英。这种长期的承诺将完全改变你对训练、日常工作、客户、自己、社区,以及其他工作的态度。日本寿险的推销之神原一平,刚开始做业务的时候,前七个月也没有推销出一张保单,而不得不每天饿肚子,晚上在公园里面睡长椅。
优秀的人对于他们自己以及生活,一般都会有长远规划。对职业生涯的长期眼光,是我们未来的事业能够登峰造极的重要条件。
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必须先辛勤工作好几年,才能达到你赚钱能力的极限,并让你享受渴望的生活方式。一定要先付出代价,持续不断努力好几年以后,才能达成真正有价值的目标。不管想在哪一行出人头地,你起码要投入五年的时间来做准备。不管做的是哪一行,你若想出类拔萃,就一定要有全身心投入至少三五年的心理准备。你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足够的专业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走向成功。否则,如果我们经常的更换城市,更换我们从事的行业和从事的具体工作,那么随着我们变换工作,我们平时积累的相关的知识、技能、工作经验和圈内的人际关系,到时可能都将用不上,最终可能会像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位小何一样,毕业许多年了,还没有真正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也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独特竞争优势,而陷入一种在现有工作上继续下去出路不大,重新定位又要费很大力气的尴尬。
成功的职业生涯,从制定合适的目标开始
引言: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
研究一些成功者的成功轨迹,就会发现他们走向成功之前大都有着自己的明确目标。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一年致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成就的起点是渴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能发展就愈快。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希尔认为,所有成功,都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当对目标的追求变成一种执著时,你就会发现所有的行动都会带领你朝着这个目标迈进。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古今中外凡在智能上有所发展、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有着明确而坚定的目标。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累里原本是一名并不成功的作家,出版数部作品却无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迪斯累里涉足政坛,决心成为英国首相。他克服重重阻力,先后当选议员、下议院主席、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直至1868年实现既定目标成为英国首相。对于自己的成功,在一次简短的演说中迪斯累里一言以蔽之:“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目标。”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是赢得成功、有所作为的基本前提,因为坚定目标的意义,不仅在于面对种种挫折与困难时能百折不挠,抓住成功的契机,让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更重要的还在于身处逆境能产生巨大的奋进激情,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掘与释放。
故事一: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的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的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故事二: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还有一个故事,同样说明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对我们人生成功的重要意义: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可是在肯·莱文 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肯·莱文作为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其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要转到这个地方来。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伪,他做了一次实验,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如何?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化设备,只拄一根木棍在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数百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眼前。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没有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这个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小伙子,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北面那颗最亮的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跟着肯·莱文,3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
现在比塞尔已是西撒哈拉沙漠中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阿古特尔作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从以上两个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成功,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故事三:如果没有目标,人生将会怎样?
我们的人生如果没有目标的话,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一个人若看不到自己的目标,就会有怎样的结果: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岩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涉水进入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这名妇女叫费罗伦丝·棵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
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时间一个钟头一个钟头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注视着她。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了。她仍然在游。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
15个钟头之后,她被冰冷的海水冻得浑身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几十分钟之后--从她出发算起15个钟头零55分钟之后--人们把她们上了船。又过了几个钟头,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她不加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南,也许我能坚持下来。”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后来她说,真正令他半途而费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好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2个月之后,她成功地游过了同一个海峡。她不但是第一位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纪录还快了大约两个钟头。
查德威克虽然是个游泳好手,但也需要看见目标,才能鼓足干劲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务。因此,当我们规划自己的成功时,千万别低估了制定可测目标的重要性。
有无目标是成功者与平庸者的分水岭
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来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假设以相同的速度行进,如果一个人看到明确的目标,他就会和第二个故事中的肯·文莱一样,努力以直线前进,而很快的到达他的目的地;而如果一个人没有看到目标,他就会像在浩瀚沙漠中完全凭着感觉在摸索的比塞尔人一样,漫无目的,曲折前行,而且最终可能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起点,或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后,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一个人无论他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目标,象分水岭一样,轻而易举地把资质相似的人们分成为少数的精英和多数的平庸之辈。前者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后者随波逐流,枉度一生。当一个人下定决心之后,往往没什么能阻止他达到目标。一旦有了成功的渴求,就会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并为之拼搏。西方有句谚语:你想要的尽管拿去,只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就行。有位哲人说:“决心攀登高峰的人,总能找到道路。”强烈的动机可以驱使人超越诸多困境,无需扬鞭自奋蹄。如果你至今仍不清楚自己希望达到怎样的人生高度,那么请把你的目标写下来,矢志不渝地向着心中的目标拼搏进取,如此,你就会敏锐地捕捉到成功的契机,顺利抵达理想的境地。
只有我们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了目标,我们内心深处那个勇敢、坚定、执着、不畏艰险的我才会走出来,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自己的潜能,更好的迎接人生路上的各种挑战。美国歌星玛利亚·凯莉有一首成名代表作《英雄》,歌词写的非常好:
在你的内心深处,有一个英雄,你不必害怕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如果探索灵魂深处,你会发现答案,而所谓的痛苦便会消融,随后,英雄带着无穷的力量向你走来,让你抛开恐惧,确信困难终将被战胜,发掘自我,变得坚强,你会发现,英雄就在你心中。
所以,我们要敢于梦想,敢于制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这样,我们的潜能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才更加容易在未来的职场上获得成功。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没有目标
当然你会说,尽管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可是现实情况却往往并非如此。的确,“想干什么”与“能干什么”不是一回事,每个人的能力、天赋和悟性都有所不同,我们确立了一个目标,也未必一定就能够百分百达到,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目标,我们更加不容易获得成功。因为国外有句谚语说的好:如果连你自己也不知道你要到哪里,往往你哪里
也到不了。中国也有句古语: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所以,不管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否一定能够达到,目标对我们的成功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当然,除了我们自身的条件外,影响成功还有许多内部外界的因素,所以我们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也非常重要的。当长期从事一件事情,却看不到一点进步、一点成功的希望,那也许就该是我们反思的时刻。结合我们的兴趣、爱好、天赋、特长、能力、条件,看看我们是否走错了路。如果走错了路,不要紧,那就慎重地寻找另外一条。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没有目标,因为尽管我们最初确立的目标有误,在重新调整之后,我们仍有成功的希望,只不过是迟了一点。但是,如果你我根本就一直没有目标,那么我们未来成功的希望,就只能用“渺茫”二字来形容了。
毕业生确定职业定位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经过多年学习,广大应届毕业生终于要走向工作岗位了。而许多学生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上大一的时候,没有能够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或经过几年的专业课学习后,发现自己当初选择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现在马上面临毕业找工作,自己不知道是该优先考虑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重新选择一次,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另外还有许多学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找工作时只考虑工作与专业对不对口,至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要从事的工作是否到底适合自己,从来就不曾考虑;或者是不分企业不分行业不分工作,盲目发送求职简历;或者是在求职简历的求职意向一栏,写着技术、销售、部门经理等许多只为,而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也有的同学在就业压力下,只要碰到一个单位想录用自己,则不管该行业和该工作是不是适合自己,赶紧签了就业协议书,而且可能一下就签了三五年。
当然,许多时候,迫于就业压力,以上的种种做法也可以理解。但同时我们应看到,以上种种做法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很全面并且站在一个长远角度来考虑我们的就业问题。如果我们在找工作之前没有经过详细分析就盲目地进行了选择,那么三五年之后,我们很可能发现我们仍然面临着选择的困境:那就是继续做现在的工作,自己觉得该工作不太适合自己,甚至感觉工作的每一天都很沉闷或痛苦,工作了几年也没做出太大的成绩;如果辞职重新选择别的行业或职业,那么很可能意味着放弃现在积累的一些专业知识、行业背景和人际关系,不得不付出极高的“机会成本”。
而实际上,我们在择业时比较科学理性的做法是:在开始找工作以前,应该首先对外界和自身的情况都进行一下全面了解和详细分析,进而初步确定自己的一个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然后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寻找。
从外界的角度讲,主要是当前的整体就业环境和就业趋势,各行各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自己面临的一些就业机会,以及自己的家庭环境等因素;
而从自身的角度讲,了解和分析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
1 、我喜欢做什么(主要包括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
2 、我适合做什么(主要包括职业性格、气质、天赋才干、智商情商等);
3 、我擅长做什么(主要包括职业能力倾向,比如言语表达、逻辑推理、数字运算等);
4 、我能够做什么(主要包括自己掌握的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
最后经过对以上因素的综合分析和权衡,来初步确定我们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并在就业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意识的去寻找。当然,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和权衡”的基础,是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和能力倾向等都比较熟悉和了解。如果连我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真正喜欢或适合做的工作,那么我们可以借助“职业测评”这个工具手段,来进一步发现和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倾向等职业特征和发展潜能,。
同时,以上要素只是我们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应该重点考虑的几个方面,不能说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每个人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考虑。同时需要说明的是, 我们在就业时有意识地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不是说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就一定不能去做了,“先就业、再择业”、“先求生存、后图发展”的就业思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都将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只是我们在择业过程中,如果在保证就业的大前提下,能够更加的科学理性一些,无疑会更加有利于我们未来的成功。
职业规划举例:规划路线图和分段实现大目标
综合前面几节的知识,我们已经明白了职业规划和确定职业目标对我们人生的意义,以及确定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应该考虑的几个因素。那么,当我们初步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之后,我们下一步就应该围绕着我们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设计合理的“职业发展线路图”,最终实现我们的职业目标。
在这里,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分段实现大目标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同样,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目标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所以,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把我们的职业生涯的最终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阶段性的目标,这样的话,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的职业生涯的总目标也一定能够最终实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