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版本现在却鲜为人知,那就是“中华民国四年版”袁大头。
中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的,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袁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二十一条共分五大项: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2月2日开始。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引诱于前,以武力威胁于后,企图使袁世凯政府全盘接受。5月9日袁世凯屈服日本,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在日本的支持下,11月12日袁世凯称中华帝国大皇帝。全国激愤,蔡锷、唐继尧等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并建立护国军。陈其美领导肇和舰起义。面对风起云涌的反帝运动,袁世凯感叹道:“说'完了,完了,龙、虎、狗都反了(指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琪瑞联合五省督军通电全国要求取消帝制,惩办祸首--编者注)。”当时恰逢大灾——珠江上游堤围崩决,造成广州空前大水灾。避水商民,因午炊失慎,又造成特大火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袁克定,杨度等人提议发行面值更大的“伍圆”银币,并将铸造年份定为“中华民国四年”(即袁世凯称帝之年)以区别于先前所发之币。
“中华民国四年”版袁大头银币的正面图案,中间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上方为“中华民国四年”,背面图案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伍圆”字样。由天津造币厂(原“直隶户部造币厂”)铸造。但该币在发行之初就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在上海成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陈光甫就坚决反对。然而此时的袁世凯迫于孙中山派胡汉民等赴菲律宾,许崇智等赴南洋筹饷加快讨袁的压力,执意决定发行以充实国库,但颇具戏剧性的是,“伍圆”银币只发行了50000万枚,便停发了。因为忧愤成疾的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死于北京,混乱的时局下他的继任者处于种种因素的考虑,最终停止“伍圆”银币的发行。取而代之的是之后的民国8、9、10年版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