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风格大约形成于哪一个朝代。

2022-08-13 文化 60阅读
筑讯中国整理:
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就形成了以抬梁式和穿斗式为代表的两种主要形式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关键技术是榫卯结构,即木质构件间的连接不需要其他材料制成的辅助连接构件,主要是依靠两个木质构件之间的插接.这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使木结构具有柔性的结构特征,抗震性强,并具有可以预制加工、现场装配、营造周期短的明显优势.而榫卯结构早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建筑中就已见端倪.
通过参观国内许多古建筑,感到古人在材料、起重设备不足的前提下,能完成宏大的建筑。对于木结构建筑,总结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都是卯榫结构,有时全结构都难找到一样铁器;第二还是三角形稳定原理,基本大跨度结构,都是采用大三角形内加小三角形,再加更小的三角形,首先形成平面稳定结构,而后再立体加三角形,以形成立体稳定结构;第三屋面一律采用斜屋面,以利雨天排水快速,已防风、防雪等;第四墙体木板基本都是榫槽嵌入,高度大点的在中间加一根木枋,上下做槽,槽内嵌入木板;第五(农村用房或者庙宇)中堂一定有一根大梁(看不出在力学上有什么作用),说是镇宅用,上面有雕龙绘凤等吉祥图案;第六是大厅独立柱子落地不生根,即可以很显眼看到这些柱子,但柱子底下都是垫在石墩上的(力学上只承受上面压下来的荷载,一旦房屋变形,有些柱子甚至会悬空);第七屋顶基本都是琉璃瓦,有的甚至在窗檐上还放置同样的瓦;第八进来的大门一定有一副很大很笨重的双开大门;第九窗户没有大开洞,一定是用木雕的花纹分成若干小格,再糊上窗户纸;第十前檐很高(一般3.5米左右),后檐矮点(2.5米左右),但后门后面一定有很多内容,如走廊通后院、厨房、杂屋等)。就总结了这么多,希望对你有所参考。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