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厌世妆在中国古代另类却也曾风靡一时,她是谁?

2020-05-23 综合 143阅读

她是花木兰,这种厌世妆也叫额黄妆,在南北朝时期是十分流行的。电影《花木兰》自预告片发出以来,在国外引发了轰动,而国内也引起了诸多热议,其中最大的话题莫过于《花木兰》的定妆照。而我认为《花木兰》的定妆照惊艳到了我,它是对历史的还原,并刻画了他巾帼英雄、飒爽英姿的人物形象。

在《木兰诗》中有一句:对镜贴花黄。其中提到了“花黄”二字。那么,什么是花黄呢?在南北朝时期,一种叫做额黄妆的画法非常流行,而其中最流行的是半涂:就是只画半个额头,再加以清水晕染,形成由浅至深的效果,称之为“约黄”。

在花木兰妆容照的额头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花黄还是一朵小花样的东西,人们称之为花钿。花钿出自典故“寿阳梅花妆”。

花钿又叫花子。在先秦时就已经出现,到了唐朝时期更加普遍。花钿的原材料可以是翡翠、蜻蜓翼、鱼鳃骨、硬纸、云母石、贝壳、金箔等,这些原材料的颜色各种各样,因此花钿的妆容效果也很繁多。

古时候,爱美的女子们会把花钿贴在额头上,最简约的花钿一般只有一个小圆圈,点缀在眉心位置,此外梅花状的花钿也很流行。

那时女子们用花钿来妆饰面容,不仅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美艳,也起到了掩盖面部瑕疵的作用。当时大房掌掴小妾们的现象很常见,所以不少被打女性需要在面部粘贴花钿来遮盖伤痕。

除了花钿,面靥也是唐代女性喜爱的面饰中的一种。说白了,就是没有酒窝的美人,用装饰物伪装酒窝的手法(“靥”就是面颊上的酒窝)。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