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鱼确实是需要主动喝水的,但对于不同的鱼类,答案是不一样的。
鱼喝水与否是由鱼体液的浓度与外界水环境的浓度的相对高低决定的。(和渗透压原理有关)
淡水鱼类体液的盐分浓度一般比外界水环境要高,这时外部的水分总会“趁机进入这些淡水鱼体内”。在摄食过程中,一些水分也会通过消化系统进入鱼类体液循环。所以,淡水鱼类一般不“喝水”,而它们体内过多的水分会以尿液的形式通过肾小体发达的肾脏排出体外,以保障体内渗透压平衡。(平时人们看到的淡水鱼类的“喝水”动作,其实是让水通过鳃部,摄取水中的溶解氧,达到呼吸的目的,这些水分大部分会从鳃裂排出,而不会真的进入消化系统。)
海水硬骨鱼类体液浓度一般比外界水环境低,其体内的水分则会不断地从鳃和体表向外渗出。为防止过分失水,海水硬骨鱼类不仅要从食物中获取水分,还会吞饮海水,吞下的海水在肠壁渗入血液后水分大多被截留,多余的盐分由鳃上特殊的泌盐细胞排出体外,同时尿液量也较少。(例如,美洲鳗鲡在海水中生活时,每天每千克体重饮水50-200ml。)
而海水软骨鱼类的血液中由于含有尿素,所以其体液浓度稍高于海水,它们通过血液中尿素浓度调节鳃部进入血液循环的水量和尿液的排出量,来保持水分的动态平衡。所以它们一般也不需要主动"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