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市,顾名思义,不卖花还卖什么?看了几个区的花市摊位布局图,我发现今年的花市是“卖花为辅,卖货为副,卖‘银’为主”。
数据显示,迎春花市的卖花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市民出行以前以单车、摩托车为主,推着单车到花市,将应节花卉一选,载着年花就回家过年,所以各区都有迎春花市为大家提供方便。但今时唔同往日,不少家庭开上了私家车,可以到花都、从化等地的大型花卉市场挑年花。行花街图的是热闹气氛,但真正在花市里买花的人,却越来越少。传统的迎春花市,慢慢变成迎春集市。
今年,花市里卖花的“湿货”档位又明显减少。甚至因为网购太普及,连卖毛毛公仔、挥春、利是包、过年贴画的档口都锐减。更多出现的是“卖银”。不要误会,这里“银”不是指金属,而是指“钱、财力、宣传力”,卖的是财力。细看今年迎春花市的摊位投标,高价的、位置好的档口基本都被大型房地产公司、新媒体公司投得。过去几年迎春花市投标的“豪客”———婚纱公司、婚礼策划公司等,今年只投到花市的一个偏僻角落。
当然,地产公司不是在这里卖房子,媒体也不是在这里卖报纸,他们在此是卖的是“文化”(其实就是给自己打广告)。毕竟在某些人眼中,开发商就是没多少文化的“土豪”,而“土豪”就要卖文化。如果这也算是一个逻辑,那我姑且称它为“卖银逻辑”。花几万元投个花市档口,能有数百万人流的传播效果,是一个相当划算的交易。反正有的是银子,卖弄一下实力、卖出广告价值、卖出知名度也不错。所以他们在花市,卖的不是房子而是面子。除了开发商的面子,还有楼盘业主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