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风筝》中关于“我”儿时对放风筝的态度的描写: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我的兄弟》中关于“我”儿时对放风筝的态度的描写: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
我更喜欢《风筝》中的描写。因为《风筝》中的描写不仅写出了“我”对放风筝的厌恶之深,还交代了“我”厌恶放风筝的原因,这和“我”的小兄弟对放风筝的酷爱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为下文写“我”毁掉了“我”的小兄弟偷做的风筝做了铺垫,。
2、弟弟看放风筝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他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小兄弟对放风筝的喜爱,表现了“我”的小兄弟的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
弟弟做风筝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小兄弟对“我”的恐惧,可以看出当时长幼之间是很不平等的,隐含着“我”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3、这句话不多余。这句话交代了“我”的小兄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十岁内外正是爱玩的年龄,所以“我”的小兄弟才会那样喜爱放风筝,而瘦弱多病的孩子正需要多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而“我”粗暴的禁止小兄弟放风筝并毁掉他的风筝,写出了“我”对小兄弟的同情和自己的自责。
4、《风筝》:“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我的兄弟》:我的兄弟却将我这错处全忘了。
《风筝》中的写得更好。因为《风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我”的小兄弟的全然忘却,写出了他的麻木、不觉悟,语言富有表现力。
5、同意作者的观点。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可以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所以毁弟弟的风筝就是“精神的虐杀”。
6、①《风筝》第一段中提到“我又不许放”,写出了“我”的粗暴,把自己对放风筝的态度强加给弟弟,也为下文“我”毁了弟弟偷着做的风筝做了铺垫。
②《风筝》第二段中写道,“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写出了“我”的粗暴行径是以暴力为基础的,暗含着自我谴责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