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荀子·荣辱》
原文: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解释:对别人说友善的话,比穿上布衣丝服还要温暖;用恶语伤害别人,比矛、戟刺得还要深。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一个人的言行不能不谨慎,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修养高的人,以尊重他人为原则,他们总是用善意的语言去说给别人听,听话的人会被他的语言所感动,或受到勉励,或有错就改,或转悲为喜等等。
而那些修养低的人,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不顾及别人感情的承受能力,对别人说话随心所欲,更有甚者,用恶语伤害别人,这样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无法与别人和睦相处。
言语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和温暖,也能给人带来深深的痛苦和仇恨。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希望我们都能以“善言”与他人交流,而不要用嘲笑、讽刺、挖苦等语或者绝情的话,在别人的心上刺下一道道伤口,要知道,这些伤口愈合起来是相当相当困难的。
扩展资料:
荀子于五十岁始来游学于齐国,到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
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均为其门下高足。著作集为《荀子》,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考据学兴盛,注释校订者才增加。
现代研究荀子的学者也较古代为多,包括清代王先谦,民国时代的梁启雄(梁启超胞弟)。清末学者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这样评价:(中国)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晚年的代表作有《劝学》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