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020-05-04 综合 6601阅读

原因: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人民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

义压迫。

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武装消灭反革命武装。

2、敌人的统治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是薄弱地带。农民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组织发动武装农民,获得广大群众基础。

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所以中国革命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

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最后胜利。

中国农村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是毛泽东研究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

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

3、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4、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5、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6、它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

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政治纲领:

1、“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是由各阶级在中国革命和

建设中伪地位决定的。

2、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与新民主主

义政权相适应的政体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中,一定时期采取的国家形式,是一种过渡性质,

却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
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

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

文化纲领:

1、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指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由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是否以共产

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标志。

2、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

3、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

4、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

扩展资料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

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将“三民主义”取代的革命斗

争,也是中国社会制度进步的象征。

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

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

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

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摘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