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壤长期的发育过程中,气候、地形、母质、植被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土壤的酸碱度。如在高温多雨的地方,风化淋溶较强,盐基易淋失,容易形成酸性土壤;半干旱或干旱地区的自然土壤,盐基淋溶少,相反由于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下层的盐基物质容易随着毛管水的上升而聚集在土壤上层,使土壤具有石灰性反应;地势高的地方淋溶作用较强,因而盐基性也较强;酸性母岩(如花岗岩、砂岩)上形成的土壤,其酸碱度一般都较石灰岩形成的土壤低(即较酸);植被也影响土壤的酸碱性,主要是因为植物根系对离子的选择吸收作用的结果,还有其中的土壤微生物活动作用的结果,如在针叶林下的土壤就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土壤也偏酸;另外,现在人为的施肥影响更显著,如常施硫酸铵等酸性肥料的田,土壤易变酸。
土壤的酸碱度是可以人为的进行调节的,对酸性土壤,主要是施用石灰、蚝壳灰、草木灰进行改良;在使用化肥时,尽量少用硫酸铵等生理酸性肥料。沿海咸酸田,主要应采取引淡洗咸、洗酸等措施,这样既可以降低盐分,又可以把酸毒物质排走。至于碱性土壤,可以用石膏、硫磺、明矾来改良。另外,不论是偏酸或偏碱的土壤,一般都应该增施有机肥料,如果是砂质田,应尽可能加入泥,以增加土壤胶体,增强土壤的缓冲性能,使土壤具有大的缓冲量。缓冲性强的土壤,要再改变其酸碱度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一经调节合适后,它就不容易变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