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淮海战役国民党输了

2022-03-30 综合 235阅读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统帅部的决心一变再变,各兵团互不配合,最主要最关键的原因是国民党政府失去了人心。

国民党军方面,徐州剿总司令刘峙认为此次战役,战略之失败多于战术,战术之失败多于战斗。他总共列举了十三条失误,主要有:对进退大计,迟疑不决,结果临时应战,而不是有计划、有准备的会战,以致形成兵力、态势上的劣势。

顾虑长江与淮河防务,结果处处顾虑,处处薄弱,以致分散了兵力;战区间协同不良,兵力转用欠灵活,尤其是黄维兵团未能及早东进参战,失去战机。

杜聿明放弃徐州,本属冒险,却不能发挥勇敢果断精神,以迅速的行动击破共军,以致陷全军于危殆;各部队长个人之间,平时精神上有隔阂,战时不能有效协同,以致虽有大军,也难发挥最大合力。

国民党统帅部战后检讨说:失败的主要原因,乃为战略错误,其次为战术缺乏改进,难以支持战略。其他如持续战斗力之保持,战斗力统合发挥及反情报等方面,均有重大错失。

扩展资料:

1948年9月24日7时,粟裕向军委、华东局、中原局发出“建议进行淮海战役”的电报。当天下午,刘伯承、陈毅等人就回电表示“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25日毛泽东回电,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并指明“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

这样,济南战役枪声未歇,淮海战役的序幕已经拉开。华东野战军投入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粟裕召开了3次作战会议,并与军委反复商讨。

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攻克郑州、开封,并继续向徐蚌线挺进。这时的淮海战场,华野有15个纵队,中野有5个纵队。粟裕认为必须建立统一的指挥体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两大野战军的整体威力。

10月31日,粟裕发电报向军委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次日,军委回电指示“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11月16日,军委又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以刘陈邓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领导和指挥淮海前线作战和支前工作。淮海战役统一指挥的问题,以粟裕的建议为契机顺利解决了。

在淮海战役最后阶段,部队中的“解放战士”占到华野总人数的80%,许多蒋军士兵经过“诉苦教育”,立即参加战斗,连军服都来不及换。粟裕下令赶制10万顶军帽发给他们,以便识别敌我。有人讲笑话说:在淮海战场上,是“共产党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同国民党军队作战”。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集团30万人马全部被歼,杜聿明当了俘虏。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敌55.5万人,其中华东野战军歼敌44.35万人,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斯大林得知淮海战役的胜利捷报,在笔记本上写道:“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后来,他派第一任驻华大使尤金直接向毛泽东询问淮海战役的情况。毛泽东说,这个战役是粟裕同志在济南战役快结束时提出来的,“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海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淮海战役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