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称呼明朝之前的皇帝都用谥号,而之后用的是年号

2022-08-01 综合 77阅读
在唐朝以前的皇朝,是很看重庙号的,所谓“祖有功、宗有德”,所以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很多皇帝都没有,但是基本上每个皇帝都有谥号(极少数除外)。像汉朝二十多个皇帝,只有高帝、文帝、武帝、宣帝、光武帝、明帝、章帝有庙号,其他皇帝没有。所以不便用庙号来称呼
在唐朝到元,皇帝的谥号开始加长(这是唐玄宗开的先例),不便于称呼,例如唐高祖谥号的全称是“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而且明清以前,许多皇帝都不止一个年号,所以也不便用年号来称呼。那么只好用庙号来称呼,如唐太宗、宋高宗。
在明清两代,每个皇帝都有庙号、谥号,基本上拥有唯一的年号(除两次登基的明英宗朱祁镇),但是谥号还是很长,当然,也可以简化,如顺治皇帝的庙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可以简称为章皇帝。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官员等一般既可用庙号、谥号也可用年号来称呼以前的皇帝,如嘉靖皇帝,可以被称呼为世庙、世宗,也可以被称为世宗肃皇帝,也可以被称为嘉靖爷。
但是除了官员、知识分子之外,一般老百姓显然弄不清楚每个皇帝的长长的谥号是啥、平时生活中很少用到的庙号是啥,而用以纪年的年号却成为老百姓口中经常用到的词,老百姓对年号的熟悉程度显然大大超过谥号和庙号,加上明清两代每个皇帝年号基本上是唯一的,以广大老百姓就以年号来代称皇帝了。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