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歌-杨家将
歌词:甲:来到灵堂前,孝子哭得泪涟涟,(我)唱段孝歌把你劝:
只为大人归了阴,永生永世难见面;
孝子不必太伤感,人的生死古难全;
生老病死是常情,莫怪亡者寿路短。
乙:叫声孝家听我言,人生生死古来有,是长是短各有限。
彭祖活了八百岁,张果老活了两万年;
甘罗十三已拜相,子牙七十才出山;
天增岁月人增寿,只当(大人),归西天。
丙:孝子不必太伤心,人的阳寿命注定,世上哪有不亡人。
劝你不必泪满腮,人的生死命安排。
本说亡者归天界,是他少带阳寿来,
不用哭来不用哀,后辈子孙大发财。
丁:孝子不必泪淋淋,人人都有父母亲,哪有长生不归阴。
为人在世多行孝,何必人死泪滔滔;
多份钱纸灵前烧,好送亡者到阴曹;
亡者上了奈河桥,辞却阳间路一条。
戊:来在歌场把鼓打,孝子哭的泪如麻,春风杨柳写金马。
镇守三关杨六郎,张真人修行在武当,
杨四郎失节番邦地,晴雪梅花照玉堂。
己:来在孝堂拱拱手,三柱宝香插金炉,香烟冲天天赐福。
桌上供的是灵牌,两边祭礼齐摆开,
山珍美味桌上敬,未见亡者把口开,
明灯亮蜡照天台,灯花落地地生财。
扩展资料:
孝歌是我国孝道文化的一种,在我国南部地区普遍流行。当长辈去世以后,在将要下葬的前一夜他的后代要为逝去的长者守夜,就是围着他的棺材拿着香不停的转,谓之转香。这种习俗体现了一种传统的孝道理念。
陕南孝歌,是陕南民间丧礼中的一种演唱形式,俗称“丧歌”,古称“挽歌”。它主要是陪伴灵柩过夜中演唱的长篇叙事性民歌。主要流行于汉中、安康、商洛三地区以及沿秦岭北麓关中某些地区,随地域不同其风格、内容也各异。
孝歌起源于何时,民间有多种说法。庄子文集《庄子·至乐》载:“庄子妻死,惠王吊之。庄子则箕踞鼓盆而歌。”《西乡县志·歌谣》载:“丧家伴灵时宾朋之歌也。词调稍雅、凄婉动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石泉县志·风俗》称:“石泉土著寥寥,四方商族聚而成俗。其间冠婚丧祭之仪,有随土著而变者,亦有沿客习而效尤者各相揶揄。”所以孝歌是泛指地区民间说唱艺术形式的混合体。
孝歌以唱为主,大多反映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褒奖孝行、弃恶扬善之类。也有群众口头即兴创作的孝歌。内容有:《父母恩情难得报》等是劝善行孝的;《壹拾贰古人》《三十六古人》《三十六朝纲鉴》《曹安杀子》等是叙述历史故事的;《五更单身》《五更哭》《丈夫一命归西天》等曲目是叙述单身女男独处之苦的故事。较长的《朱氏割胆》有二百多句唱词。歌场为赛场,群英聚首,各显其能,见人唱人,见事唱事,凡生活所及无不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