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与夏文化的关联?

2020-07-07 文化 180阅读
龙山文化是夏文化形成的直接源头,而以伊洛河平原、洛阳地区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河南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就这点而言,河洛地区可以说是夏文化、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可以说是以后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近日在河洛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这样说。
这一观点得到了百余名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同,并达成共识:河洛文化生成在中原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初步发展时期,起着主源、主导和核心作用,文字、礼器、青铜冶铸、都城以及河图洛书,都是河洛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
夏商都城均在河洛
20世纪初河南安阳殷墟大量甲骨的出土,证明了殷墟属于商代晚期都城,也证实了史书中有关商代历史的记载基本可信。此后,考古工作者在郑州市发现了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二里岗,在洛阳偃师发现了又一座保存较好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偃师商城,两座都城遗址的相继发现与研究,从考古学上解决了早期商代王朝的存在问题,从而使安阳殷墟的商代晚期文明在河洛地区找到源头。
半个世纪前,考古学家又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找到了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遗址,它早于安阳殷墟、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又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学术界一般认为以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二里头遗址是一座夏王朝的都城遗址,即“夏墟”。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确定了夏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使河洛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更为突出。
龙山文化是“母体”
刘庆柱说,河洛地区的夏商王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早期王国,在同时期当今中国范围之内,各地没有比夏商对以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影响更大、更为重要的王国。寻找直接产生夏商王国文明的考古学文化,是实施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关键,而田野考古揭示,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就是夏文化的母体文化。
近年来学术界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中,由于辽西红山文化、江浙等地良渚文化的考古新发现,一种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地区、“多元”学说比较流行,而河洛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关键性作用却被忽视。
对此,刘庆柱认为,近年来不断发现的考古新资料说明,夏文化产生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也就是说夏文化基本上是河洛地区“土生土长”的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都对中原地区、河洛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程度不同的作用,但河洛地区古代文明的形成与早期发展的源头,只能是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因此,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源头来说,夏文化直接渊源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从对夏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而言,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华夏文明、中华民族文化、汉文化的核心文化
延续性。中原文化如果从河南裴李岗文化算起,已绵延 8000 年之久。它从一开始就踏着强健的步伐走来,中间虽经历了时盛时衰的曲折过程,但始终没有中断。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再到河南龙山文化以至三代的夏、商、周文化,以及秦汉及其以后,各朝代文化始终延续发展。即使鲜卑族拓拔氏建立的北魏王朝、蒙古族的大元帝国在中原建立政权,不仅没有使中原文化中断,反而使他们自身受到汉化。在优胜劣汰的自然原则支配下,使他们不得不改变自己,自觉接受中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只有中原文化始终自成体系,向来不曾被异化、被中断。这一点,在中国所有地域文化中恐怕是最为突出的。再以龙山文化为例,与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大体相同的考古学文化有:海岱地区的龙山文化、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江汉地区的石家河文化等。这三个地区的古文化,从发掘资料的实际情况看,它的水平与中原的龙山文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三个地区的古文化最后有的彻底中断,有的走向低谷。如海岱地区的龙山文化,它的继承者是岳石文化,其文化水平明显地衰退;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是我国东南地区最灿烂的一支文化,但是它的归宿不知所终,成为学术界不能理解的谜团。石家河文化最后融入中原龙山文化之内。在中原龙山文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尧舜联邦王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以上这些情况就有力地说明中原文化它呈现出来的极强的生命延续性特点。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