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规划怎么写?1000字的。
1。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条船,离开港湾,奔向大海,生命就开始了真正意义的融入社会的过程.所以站在生涯规划的角度讲,年轻人离开家人的照顾,到远方去求学,正是他生涯规划的起航之时.我们从这个时机切入一部分青年人的心理世界,共同探寻生涯规划的规律,也许会让更多的人在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时代里找寻到自己的可以确定的内在依靠,让生命变得更加丰富而富有质量.
2。2002年,有143万高校毕业生"空投"到社会,他们要就业,他们要吃饭,他们要积累恋爱,成家,生孩子的物质资本.他们在完成上述这些抉择的过程中充满了迷茫. 因为,我曾参加过很多次大中专毕业生招聘洽谈会,成百上千的年轻人在我面前经过,他们当中有太多的人的眼神里闪动着迷茫,怀疑,不确定,和撞大运.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不会包装自己,表现出他们对自我评价的模糊和准备不足.他们当中不乏成绩优异的课业单,但是除了学业,他们难以提出属于个人的择业愿望与价值标准.透过毕业生的眼神,我曾多次充满叹息与同情地追问:这些年轻人的大学阶段是怎样规划、怎样度过的呢?有句名言说得好:没有方向的帆,永远是逆风.
一个今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向我描述了他的大学生活:高中的时候拚得太狠了,考上大学就想好好放松放松.高中时还要每天跑步.上了大学,大家都睡懒觉.反正没人管你了.上午没课,起床的时间更晚.没课的时候大家就去玩球,逛街,或者呆在寝室里打扑克.谈恋爱的同学就一对对地出去玩去了,很晚才回来. 我觉得,上面的大学状态还算是不错的.亲眼所见和报纸所载的还有那么多的大中专学生在对付学业,专心泡在网吧里聊天,玩游戏,赌博,还有的去社会娱乐场所吃青春饭,讲求享受. 总之,没有被用心规划的青春总有些虚度的色彩。
台湾在20年前就曾经作过一个关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心理调查,发现很多在校大学生都面临着"自我统合"的困惑,对于性,对于未来,对于抉择,绝大多数大学生难于给自己一个完整的协调的解释体系和价值标准.而那些大学年级偏大,参加社会或社团活动较多的大学生找到自我的比例则相对会高一些.所以,台湾的心理学家认为,大学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大学生在迷失中找到自我.
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正好和台湾10几年前时相近.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也面临着同样的心理统合的困难.而众多可见可感的在校大学生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着:缺少自律,是因为没有定位,行为脱序,是因为内在价值观的混乱.
3。大学规划:做一支锋利的"箭"
了解一下美国的人力方面的资料,你就不难理解美国为什么是一个世界强国.全国百分之六十多的人口具有大学学历,这个国家能不文明能不先进能不牛气吗? 相比之下,中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高校入学率还是同龄人的百分之四五,近几年才开始高校扩招,这样计算,全国的大学文化的人口占国家人口的总数恐怕也不到百分之十.这就是国情:地大物不博,人多质不高. 基于这样的忧患考虑,才有了对提高人口生命质量的迫切期待,才有了对生涯规划的思考,对大学阶段的审视.毕竟,在中国上一个大学不容易,在大学阶段不做好规划,使自己更有建设性地发展,就太可惜了。
大学时段的人力规划应该有一种"成本"的意识.生命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几年就放在大学校园了,几万元的父母血汗钱就给了学校了,很多高中时代的纯真情谊就因为上学而分开了,疏远了.这些都是上大学的"成本",你付出了这样大的成本,你就要考虑自己要得到多少"回报".回报包括:未来你走上社会以能力换得的工作自由度与满意度,在社会上赚钱的能力,情感方面(家庭,朋友,同事)的积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基础与信心等等.
有了成本-回报意识,大学生的大量可支配时间就有了利用的标准.泡网聊天,游戏,有什么帮助?要投入多少?全由自己来决定,别人不会管你.恋爱,异性同居,亲亲密密,可不可以?没人用教训告诉你.自己决定,投不投入,是适可而止,还是情爱万岁,一切自己决断.只有自己学会理智地依据自身发展需要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有规律,有计划,能平衡,大学生才可能很好地安排自己未来的社会化生活.
有了"成本"的意识还不够,要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大学时代,还要有"倒推"的意识.就是上大一的时候,去看看秋季人才交流会,看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多么苛刻,看看要找工作而又身揣数证的高校毕业生有多么厚,看看有多少单位不要女毕业生.这就是现实,先看到这一面,回到校园,你就不会"做梦"了,你就知道时间是多么珍贵了.
最后,化作每天行动的规划内容是: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支锋利的箭. "草船借箭"为诸葛亮赢得了智者的美名,同时也换来了战胜对手的充足"军火".回到现代社会,每个有发展的用人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锋利的箭,这样单位才能立于不败.
作为未来职业人的现代大学生应该首先让自己"锋利",即专业扎实,能够沟通,善于协作,严于自律,意志坚强.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培育,需要抓住机会去锻炼,需要抽出精力去反省.然后,大学生应该努力找到自己的"箭头",即发展指向,物理学讲"矢量",有方向,有长短,可以借鉴体会.对投资感到擅长,你可以研究巴菲特.对商业感兴趣,你要用心研究经济现象.对机器感兴趣,就和机器交朋友.对人感兴趣,可以读小说,学心理学.对演讲很擅长,可以听听陈安之的成功学演讲.对组织成长感兴趣,你可以钻研管理学等等.对什么有擅长,感兴趣,有体悟,大学生就扑下身子研究一番,探寻自己的职业方向,可能不会一下就准,但只要去探索,就会有发现,就会有突破,就让你与众不同.不要忘了,社会越进步,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的生存空间就会越发广阔.
如果你不够锋利,就去打磨吧.
如果你还没有箭头,就去寻找吧.
4。找到人生一盏灯
我们看很多走出大学校门的人在社会上打拚,劳作.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他们眉眼间的困顿与迷茫.雾中行走,海中漂流,这些颇具哲学意味的描述颇能概括一些新老大学毕业生的现实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