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2023-05-07 综合 32阅读


重庆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29年,到1949年解放前藏书约5万册,解放后到六十年化藏书达50余万册,“文革” 期间购进的图书不多,在1977年后进书量逐年增加,到94年馆藏的总量约120万册。(其中期刊5千多种,共7.2万册)。
为了提高师生情报意识、增局答强检索技能,图书馆于1985年起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并在1989年获得学校优秀教桐山慧学成果一等奖。
经省、市科委批准和专家组审查通过,图书馆于1989年7月正式成立了“科技查新站”,该站成为全国最早的学校查新站之一。
1985年建立声像室和复印室。
1987年设立国际情报联机检索终端。
1990年购置光盘系统,使西文图书的编目和建库利用计算机的光盘系统得以实现。
1990年以来,自建《馆藏中处文期刊刊名数据库》和《机械学科西文图书会议录数据库》,在1991年又引进中情所重庆分所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和《国内外能源数据库》,并开展从检索到提供原始文献的一条龙服务。
2000年与原重庆建筑大学图书馆、重庆建筑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为新的重庆大学图书馆。建设了理工、建筑、应用技术、法学4个分馆。
2001年4月,开始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的图书馆转变唯册。
2002年6月,对机构进行了大幅调整,完善了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2002年10月,数字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