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

2020-05-31 文化 234阅读
你好,并不全是,只是这一段中,她在对壮烈、悲壮和苍凉的参差对照时,采用了颜色的方法。

参差对照其实是指:对相近或差不多的事或物进行对比和比照。

下面一段话,也许可以提供一些思绪:

张爱玲曾说:“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对此,李欧梵批评说:“这种‘参差的对照’指的不是两种东西的截然对立,而是指某种措置的、不均衡的样式。” 张爱玲独特的“参差的对照”审美观念,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上,形成了“张派”
张爱玲不用斩钉截铁的写法,好人不全好,坏人不全坏,追求参差间见真性情的审美意趣,体现了张爱玲独特的审美追求。张爱玲从来没有放弃用双重眼光和视角去观察他们,即使笔下的人物再怎么刻毒、泼辣、窝囊、怯弱,她总在某一个瞬间,给他们深情的一瞥,这一瞥,瞥见了人物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也是人性中最温和而平时不易流露的地方。这“一刹那的澄明”,正是“参差对照”美学观的具体表现.
在《留情》中,敦凤与米先生一直没有真心进入对方的心里去,老夫少妻的不和谐组合以及曾经的婚姻往事让双方都觉得很尴尬,处处维持着表面的和气,但我们看到最后,当敦凤和米先生坐在回家的人力车上时的一刹那,他们相爱着,“踏着落花样的落叶一路行来,敦凤想着,经过邮政局对面,不要忘了告诉他关于那鹦哥。”[3]以后他们可能还是会不适应,会尴尬,但至少在这一刻,他们是相爱的,唇齿相依地爱着.
《花凋》中,郑先生因为害怕感染上肺病,身为父亲的他很少去川娥的病房。有这样的一个场景:“郑夫人后来回到自己的屋里,叹到:‘可怜她还撑着不露出来——这孩子要强!’郑先生道:‘不是我说丧气话,四毛头这病我看过不了明年春天。’说着,不禁泪流满面。”[4]这“一刹那”,我们知道郑先生是爱女儿的。张爱玲作品中少有父亲形象,即使有,如聂介臣、匡仰彝等也是对子女的事情很少过问。就是郑先生,对于女儿,情感也是淡薄的,但在这“一刹那”里,郑先生的爱显得如此珍贵,人性中不易流露的情感在一刹那被照亮。

希望能帮到你O(∩_∩)O~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