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在心理学中的含义

2020-05-03 情感 126阅读
人是社会的动物,人又是孤独感极强的动物。大家都体会过陪伴的意义。在很多时候,我们有很强的孤独感,希望有人在身边,如果没有人陪伴,我们会非常难受。
另外一方面,有人感到孤独,我们能够去陪伴,就能够减少他人的孤独感。
我们去陪伴他人,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交流,就能够帮助他人减少孤独感。在一些情况下,不需要多说,这就是一种通心。
在交往和独处这两种方式中,陪伴属于交往的方式。上面是指狭义的交往和陪伴,即一个活人与另外的活人的陪伴。广义的交往和陪伴,是指活人能够感觉到已经去世的人,其他生物,以及大自然对自己的陪伴。学会了与大自然以及其他生物的交往,能够感觉到这种陪伴,是一种充实性的独处,是人格成熟、强大的标志。
梭罗在其名著《瓦尔登湖》中描述:
"这是一个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我只穿衬衫,沿着硬石的湖岸走,天气虽然寒冷,多云又多凤,也没有特别分心的事,那时天气对我异常地合适。牛蛙鸣叫,邀来黑夜,夜鹰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摇曳的赤杨和白杨,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几乎不能呼吸了;然而像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有涟漪而没有激荡。"
"我有时经历到,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
人的伴侣,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郁的人也一样。只要生活在大自然之
间而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对于健全而无邪的耳朵,暴风雨还真是
伊奥勒斯的音乐呢。"
梭罗曾经长久地一个人在大自然中生活.有一次,他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我从不觉得寂寞,也一点不受寂寞之感的压迫,只有一次,在我进了森林数星期后,我怀疑了一个小时,不知宁静而健康的生活是否应当有些近邻,独处似乎不很愉快。同时,我却觉得我的情绪有些失常了,但我似乎也预知我会恢复到正常的。当这些思想占据我的时候,温和的雨丝飘酒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能跟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甜蜜,如此受惠,就在这滴答滴答的雨声中,我屋子周围的每一个声音和景象都有着无穷尽无边际的友爱,一下子这个支持我的气氛把我想象中的有邻居方便一点的思潮压下去了,从此之后,我就没有再想到过邻居这回事。每一支小小松针都富于同情心地胀大起来,成了我的朋友。"
这就是典型的,能够感觉到大自然的陪伴的例子。"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这种感觉,是何等充实?梭罗之所以能够经过经过短暂地怀疑,还是悦纳了自己与大自然的交往,大概与他能够真正放下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纠缠吧?
此时,我正在浙江的天台山,想到,古往今来的道家的修炼者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体验呢? 是不是也经历过类似梭罗动态呢?
2012年7月16日到7月18日,在天台山的桐柏宫举办了全人心理学工作坊,某女士面临老公外遇,儿子偷盗,自己得了癌症等严峻的问题,痛不欲生,这次做了个案。19日、20日休息,大家在天台山旅游。旅游后,她分享自己的心情:“一路走,一路想,心情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感觉到了大自然的存在,感觉到一草一木都在向自己微笑。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状态。”这就是全人心理学的威力。随着心结的消除,随着对人际关系体验的变化,她与大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多子女的家庭,从小到大,多年以来,心情就一直没有好过。
由此我想到,宗教修炼者,如果能够先处理自己的问题和心结,以后的修炼会更顺利,更能够达到高层次。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