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如何转型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工业化进程开始较早的一些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面临这个问题,一些国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对我国有诸多启示。 英国、法国、德国三国在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方面进行了长期、深入探索,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转型推进体系。目前,这三个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基本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首先,强化政府引导,明确转型目标。 政府引导是转型的前提。英国、法国、德国三国分别组建或者明确了负责转型工作的政府部门(如英国由住房及地方事务署负责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承担“全面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推动城市转型再造目标实现”的主要职责。英国的住房及地方事务署明确将“就业、私人投资、住房保障、新的商业机会”等列为转型的工作目标。为推动城市全面转型、科学转型,三个国家还分别研究、制订了较为全面的规划体系。 其次,突出产业提升,重构转型支撑。 产业是转型的核心。随着资源型产业的逐渐枯竭,英国、法国、德国三国都将产业转型摆在了核心位置。一是强调对资源枯竭矿山、企业的综合利用,而不是简单的“一关了之”。比如德国的萨尔工业文化有限公司就是改造、利用原有的煤矿设施建立起来的;弗尔克林根钢铁厂停产后,通过策划、提升将传统意义上的“一堆废铁”摇身变为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钢铁厂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二是注重对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比如德国的萨尔州,现在已经形成了汽车工业、生命产业、信息产业和呼叫中心等新的主导产业,仅汽车行业就包括100多家公司,安排就业4万余人。产业支撑的重构,推动英国、法国、德国三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有效、高效开展。 再次,提升就业能力,突破转型瓶颈。 就业是转型的关键。英、法、德三国都非常注重转型过程中就业问题的解决。主要做法有:一是强化法规约束,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法国要求企业在解雇员工时,要承担“提前通知工会、与员工进行调职谈话、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等义务;二是突出政府支持,营造就业环境。如法国通过“全国就业投资基金”、国家银行提供低息贷款等措施,为员工再就业创造环境;德国萨尔州对创造新就业岗位的企业提供其创造岗位所需投资15%的补助;三是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员工就业能力。在德国萨尔州,企业员工培训费用的70%由政府承担。 第四,优化发展环境,夯实转型基础。 环境是转型的基础。英国、法国、德国三国普遍重视硬环境和软环境的优化。一是不断优化硬环境。如法国每年安排的对企业进行补贴的土地整治资金就达4000万欧元;二是不断提升软环境。如德国经济技术促进公司为投资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了争取新项目的落地,法国在贷款贴息、土地出让等方面还提出了一些优惠政策等。 最后,多方筹措资金,强化转型保障。 资金是转型的保障。英、法、德三国在推动转型过程中,十分重视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其资金来源包括:一是欧盟的支持;二是本国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国家银行的低息贷款;三是市场化运作的收益。市场化运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挖掘土地的资本价值。通过土地整治或者将政府拥有的土地作为一种股权投入和市场主体进行合作,提高土地的增值收益,英国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实践;第二,积极引进市场主体。重视市场的力量,重视私人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的引入,重视“联合作战”而不是“单打独斗”,以此来夯实转型基础、激活转型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