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背后的故事令人毛骨悚然,在中国在科幻片中展现了什么样的地位?

2020-10-01 娱乐 116阅读

《流浪地球》绝非中国科幻片的希望,但《流浪地球》过硬的口碑质量,再到春节档票房大爆,确实为中国科幻片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树起一个较差高的标杆。

《流浪地球》对于未来的中国科幻片而言,有着很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站在中国电影史上,甚至会因为首部硬科幻特效大片,再到过硬的口碑质量和票房效应,而载入史册。

《流浪地球》上映几天,“小破球”果然不负众望,票房逆袭成为第一,上演去年《红海行动》的戏码。

随着春节后城市的返乡潮,由于同期影片质量口碑相对乏力,《流浪地球》票房从力压群雄变成一家独大,最终成为2019年春节档票房第一毫无悬念,最后无非是能否赶超《战狼2》的程度。

反正不管如何,吴京都是最大赢家,相反撤资了《流浪地球》,转而去投资《情圣2》的万达影视,只能说小意思了。

《流浪地球》上映已经有几天,因为票房大爆,口碑质量网上宣传已经是铺天盖地。本片的制作特效水平,质量水平,观众心中已经有一个标准。

但看电影是消费者主观的事情,那些不看好中国科幻的观众。岂不是因中国电影乱象重重,影视文化,一直饱受流量明星的荼毒,特效水平,广泛充斥着五毛特效的笑柄。

这不管是爱之深,责之切,或者持慎重态度,亦或根本习惯了欧美的科幻文化,当看到黄种人穿上太空服,科幻电影说普通话都觉得违和的观众。

这一切是既重要,也不是那么重要,现在《流浪地球》已经正式上映,一切谜底都已经揭晓了。

单单对伯光而言,《流浪地球》现在曝出的良好口碑。即使只是将《流浪地球》当部商业特效大片,它就值得观众支持和消费。

回到中国首部硬科幻特效大片这个层面,实在不太同意有些国内观众的观点。

什么《流浪地球》郭帆导演团队现在做中国科幻是不自量力,急功近利,什么中国科幻还要等几年。

《流浪地球》的制片人龚格尔先生,对此也有过正面的回答。

我不同意急功近利这个看法,如果说不去尝试,那才是急功近利。什么是急功?这片子不赚钱我们就不拍。什么是近利?这片子必须一年内上映。

而这两点恰恰是中国所有科幻电影都难以做到的,因为大家都在探索。不论是张小北导演的《拓星者》,还是《上海堡垒》,亦或者宁导的新作,都是在探索科幻电影的不同风格方向。

这些项目不仅仅可以推动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观众适应中国科幻这个陌生的概念。

如果卢卡斯在拍第一部《星球大战》的时候想:我简直是自不量力。那么就没有之后的所有的尝试。以及长达几十年的美国观众、世界观众的科幻盛宴。

也正如吴京采访的时候所说,“不会因怕国产电影比不过人家,就不敢拍”、“不拍永远不知道差距”,“总要有人开这个头”,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成了是英雄,死了是烈士!

伯光觉得此言大善,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对于重工业特效大片的投资回报绝对满足,中国科幻电影的观众基础同样已经满足。

只因为中国影视产业乱象纷呈,从而彻底失去信心,一味抵触和不敢尝试。

诚如有些国人的观点,中国现在不适合拍科幻电影,必须要等到几年后。问题是几年后,不还是有人第一个站出来拍摄中国科幻电影不是吗?

现在《流浪地球》郭帆团队,无非早点站了起来。

最后,《流浪地球》上映大爆确实证明,它或许不是中国科幻的希望,但绝对为中国科幻电影开了个好头,立下标杆了示范,中国科幻加油。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