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治水多雨偏旱涝,十一牛耕田土头硬,五日得辛还可以,十人分饼难充饥。
在我国正式使用公元纪年之前,一直都是用干支纪年法来纪年、纪月、纪时的。天干有十个: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用天干、地支相配,六十年一个循环。一个循环为一甲子,所以六十岁的人也称花甲之年。
几龙治水; 根据正月第一个地支“辰”日在第几日确定。例如“辰”在正月初一,就叫“一龙治水”,在初二,就叫“二龙治水”,依此类推。
在十二生肖中“辰”代表龙,龙又是掌管行云布雨的神,所以根据皇历上的几龙治水可推测这一年的旱涝雨水情况。民间有俗语“龙多不下雨”就是由此而来。
龙少了,管理不过来,就会到处下雨,这一年雨水就多。龙多了,管理过甚,降雨就会减少,这一年就会干旱。一般来讲“五龙治水”象征风调雨顺最好。 简而言之:龙越少,雨越多,地越涝;龙越多,雨越少,地越旱。
正月初一、二逢辰,行雨均平,春夏秋冬雨水应之高田,全收麻豆麦也。
正月初三、四逢辰,雨水调均,高低大收。 正月初五、六逢辰,半凶半吉,种宜早,大收之年。正月初七、八逢辰,春秋月有虫蝗,遍伤人民,五谷涨价,百姓饥荒,乡村饿死。
正月初九、十逢辰,本年大水,又有秋旱,苗焦枯,五谷不收,一水一流半收。正月十一、二逢辰,其年多旱,秋夏枯干,空贵,耕种五谷不收,江湖断流,冬有雨雪。
扩展资料:
黄历与择吉术
中国传统的选择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相当成熟,当时《日书》中所记占候时日宜忌的内容,不仅涉及嫁娶、出行等日常行事,亦牵涉攻伐、出兵等军国大事。
历代官方天文机构的职掌,除包括推算历法和观测天象外,还需负责处理选择事,如东汉时期天文官的职责就包括:“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
稍后,在官方的天文机构中更出现一部门专责此类事情,宋、元时,称之为三式科,在清代则称作漏刻科,此科在清初的职掌为:"相看营建内外宫室、山陵风水,推合大婚,选择吉期,调品壶漏,管理进楼。
郊祀候时,兼铺注奇门出师方向",表面上虽较东汉复杂,其实两者的内容在一千多年间并无太大出入。
从元代开始,以迄清末,政府更在州县广设有阴阳学,与儒学和医学鼎足而三,以处理地方上有关"卜择时日、相关面势向背"之事。
明嘉靖(1522-1566)年间,在福建建阳县儒学的四百多部蒇书中,也可发现约有五十种术数类的书籍,其中《魁本百中经》、《关煞百中经》、《万年一览》、《大百中经》、《台司妙纂》、《通书大全》、《历府通书》、《克择便览》等,即与选择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