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为什么喜欢冒险?

2020-10-05 综合 89阅读
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一个名叫佛罗里达的小村子里。父亲约翰·马歇尔·克莱门斯,是当地法院的一个法庭公务员。
马克·吐温的母亲名叫简·普兰顿。她身材瘦小,但心地善良,心胸宽广。她不仅给了马克·吐温无微不至的母爱,而且还言传身教地给了他巨大的人格影响。
有一天,母亲看到一个车夫正在用鞭(biān)子猛劲地抽打他的马,就一把夺过了车夫手中的鞭子,并且逼着车夫保证以后不再对马那样残忍了。由于她太善良了,使得许多被人追打得无处藏身的猫也经常跟着她来到家里避难。有一段时间,马克·吐温家里竟养了19只这样的猫。在母亲的影响下,马克·吐温从小就养成了崇尚正义和善良的品格。
马克·吐温4岁半便上小学了。那个学校实际上只有一间木板房与一个老师,即霍(huò)尔太太。霍尔太太经常给他们讲解《圣经》。有一天,霍尔太太念到《圣经》里的一句话“只要祈求便可得到”,并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论是谁,只要他坚定虔诚虔诚(qián):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地祈求他所想要的事物,他的祈(qí)求就一定会应验。这使马克·吐温十分兴奋。为了试试这句话是否能应验,他立即悄悄地祷告起来。他祈求得到一块姜饼,那是邻桌小女孩天天带到学校来吃的东西。马克·吐温早就想尝一尝它的滋味了……等他作完祷告睁眼一看,在他的桌边正好放着一块姜饼。马克·吐温高兴极了。他以为是祈祷灵验的结果。在随后的几天里,马克·吐温便天天祈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态度相当虔诚和认真,结果一无所获。以后他就再也不信霍尔太太的说教了。
1845年,马克·吐温10岁时,麻疹(zhěn)病突然在镇上蔓延开来,夺走了许多幼小的生命。镇里一片惊慌。人人都惟(wéi)恐这种可怕的疾病传染到自己的身上。马克·吐温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们也非常担忧。为此,她对孩子采取了严格看管的措施,不允许他们到处乱跑,并天天祈祷,不要让孩子们传染上这种可怕的疾病。但马克·吐温却满不在乎。
一天,麻诊病又使一个叫比尔·鲍(bào)恩的小伙伴躺倒了,并且病势十分危险。马克·吐温以前经常同他在一起玩,便想去他家看望,但母亲不让。马克·吐温便躲过大人的监视,悄悄地溜进了比尔家的院子。但转眼的工夫,他便被比尔的母亲发现,把他严厉地教训了一顿后赶了出来。但是马克·吐温还是不死心,一天乘母亲不注意,又溜了出去。这次,他没有从前门进去,而是先在附近观察了一阵,确信没人看见后,才从后院神不知鬼不觉地进了比尔的房间,并且和比尔同床共枕。比尔病得奄奄一息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这使得马克·吐温十分悲伤。
不久,马克·吐温真的也被染上了麻疹,高烧差点夺去了他的生命……
少年马克·吐温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到野外去探险,他从中得到过快乐,也吃过很多苦头。
一次,吐温和小伙伴们来到镇外一个山洞口玩,这是一个神秘的山洞,是很久以前一个脾(pí)气古怪的医生发现的,据说他在洞里藏了一门大炮和一些刀枪,他的十四岁的女儿因病去世后,他把她的尸体装入密封的大玻璃瓶里,用酒精泡着,也藏在洞里,小伙伴们对此又好奇又害怕,但不敢进洞里去看一看。
这次吐温准备了许多蜡烛,和一个跟自己很要好的小姑娘安娜悄悄进了洞,洞里潮湿阴冷,不知有多深。两个人手牵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走不了多远,突然四周响起一阵呼啦啦的声音,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朝两人扑过来,“天哪,快跑。”安娜失声叫起来,话音未落,吐温手上的蜡烛已经被扑灭了,四周一片漆黑。
“别怕,是蝙幅,它们一见亮光就要扑灭。”吐温镇定地说道,重新把蜡烛点燃,两人继续前进。这个洞是一个地下迷宫,有许多通道和深坑(kēnɡ)弯弯曲曲,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以前曾经有个酒鬼闯进洞里,在里面迷了路,呆了一个星期才被人们救出,后来他再也不敢来这儿了。现在,吐温和安娜不仅没看见什么大炮,也找不到出尸了,他俩走了一个又一个洞,始终见不到一点亮光,尽管吐温很仔细地节约蜡烛,但还是一根一根点完了。
“蜡烛一完我们就大声叫喊,让外面的人听见。”吐温对安娜说道,安娜害怕地哭了起来。最后一根蜡烛只剩下一点点了,正在紧急关头,一阵隐隐约约的喊叫声传来,两个顺着喊声走去,终于看见了远处闪烁(shuò)着的火光,“萨姆,安娜,你们在哪儿?”是镇上的人们在喊着他俩的名字,吐温和安娜得救了。
除了山洞探险外,吐温还喜欢到河里游泳,好几次差点被淹死,有一次他被急流冲走,在水里飘浮了好几公里才爬上岸,被水呛(qiànɡ)得奄奄一息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镇里的人都以为他已经被淹死了,开始朝水面放炮,好让尸体浮出来。
吐温大难不死,全家人都为他感到幸运。不过,他的两个小伙伴却没有逃脱厄(è)运,先后葬身水里。
在一个闷热的八月天,吐温和几个小伙伴在河边玩耍,他们在一只空船上表演跳水动作,10岁的克林特和其他孩子打赌,跳进深水区,一下子被急流冲得老远。吐温和伙伴们赶紧上前抢救,但克林特的头只在水面上摇晃了几下,就沉入水中再也没了踪影。
孩子们大声呼救,镇里的人们赶来,坐着救生艇在河面上搜寻,往水面上放炮,还把一些灌(ɡuàn)上水银的面包圈丢到水面上,这是当时人们在河上打捞尸体时的习俗,人们认为面包圈要是碰到淹死人的地方,就会一直停在那儿不动。
后来,总算找到了克林特的尸体,被水泡得全身浮肿(zhǒnɡ),惨不忍睹惨不忍睹(dǔ):悲惨得不忍心看。形容极其悲惨。,吐温和小伙伴们个个胆颤(chàn)心惊,双手抖(dǒu)个不停。
可是,这件事过了不久,孩子们又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了,他们又像从前一样贪玩好耍。三个星期后,又一个小伙伴被淹死了,这一次,被淹死的是全镇公认的好孩子“小德仔”。
过了几天,在一家人吃中饭的时候,妈妈拿出姨妈写来的一封信,说是詹(zhān)姆斯表哥马上就要来了,要带吐温到姨妈的农庄去玩……
等到了姨妈的农庄后,夜晚,他和庄子里的人们结伴到树林里去打猎,他们领着狗群,在黑暗的树林里走得老远老远,一条狗汪汪地叫起来,表明有一只树狸被赶上了树,于是他们就拼命跑过去,把这棵树砍倒,树狸被摔到地上,大伙儿发出一阵兴奋的叫声。吐温喜欢这种紧张场面,喜欢这种悄悄穿过森林,接近猎物的神秘(mì)气氛(fèn),不过,他不喜欢人们捉住动物后把它们杀死,他十分喜欢动物,所以每次打猎时他又暗暗希望它们能够逃脱。
还有一些场合,那是去猎取松鼠、野火鸡和鸽(ɡē)子等等,必须早上去,遇到这种时候,吐温总是天不亮就从床上爬起来,跟大人们一起出发,回来的时候个个兴高采烈,满载而归满载而归:装满了东西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只是饿得发慌,赶紧吃早饭。农庄的野少生活使原本瘦得像个猴子一样的吐温变得结实强壮了。
就这样,少年马克·吐温熟悉了林中的生活,他熟悉啄(zhuó)木鸟啄树的断断续续的声音;他认识雪地上兔子足迹的形状,并懂得这兔子想要干什么;他弹一下西瓜,就知道这瓜是生还是熟;他追狐狸能一直追到它的老窝,也知道牛群在暴风雪中面向着哪一边;他还懂得怎样赶在猎人之前把落在陷阱陷阱:为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上面浮盖伪装的东西,踩在上面就掉到坑里。里的动物放走。
就在马克·吐温12岁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幸的事,他敬爱的父亲由于病重而离开了人间。父亲的死,使马克·吐温十分悲伤,但也使他更顽皮起来。一到放学时间,他便和几个小伙伴到处游荡,还染上了抽烟的坏习惯。有一天,一个醉鬼流浪汉向他借火柴。马克·吐温便善意地借给了他。没想到这个流浪汉用火不慎竟在村里的班房里被烧死了。尽管这事与他无关,但马克·吐温还是像做了一件坏事似的,并在随后的100多个晚上,几乎天天都做恶梦。这使得马克·吐温顽皮的天性收敛(liǎn)了许多。
父亲去世后,家里的生活一下失去了经济支柱,生活立即陷入了困境。为了养家,哥哥奥里思去外地当了印刷工人,姐姐通过教别人家的孩子弹钢琴而挣点学费。为了不给家里增加更多的负担,马克·吐温也退学到社会上开始谋生了。
马克·吐温来到一家报馆当印刷学徒。报馆的老板兼(jiān)编辑(jí)阿门特先生是个非常刁钻的人。他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只是供给马克·吐温吃穿,而不给工钱。其中衣服全是他自己穿过后不愿再穿的旧衣服。由于马克·吐温的个子只有阿门特先生的一半,所以,他那时穿的衣服不仅破旧,而且全像长袍一样。
不久,马克·吐温的哥哥奥里恩回到了家乡。他决定自己办一家报馆,便把弟弟招回来帮忙。尽管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哥哥是报馆老板,每周付给他3个半美元的工钱。从此,马克·吐温便天天在报馆里忙碌,很少有节假比他这个年龄正是应该在学校读书的大好时光,可是贫困生活的枷锁枷锁:枷和锁链。比喻所受的压迫和束缚。却早早地、无情地套在了他的脖子上。尽管如此,马克·吐温还是保持着开朗乐观顽皮的天性。
大约十四五岁时,马克·吐温十分喜欢参加社会活动,曾在汉尼堡的一个禁烟组织里当过一段时间的会员。到五一节时,这些小会员们就全体出动,身上围着红缎带在大街上游行。独立节时他们又和消防分队以及士兵们一起游行。
参加社会活动使马克·吐温长了不少见识,也锻炼了一些胆量,不过,有时也使马克·吐温出了一些洋相。
有一次,马克·吐温参加一个晚会。他在晚会上的小神话剧里扮演一个小熊的角色。为了能把小熊演得维妙维肖维妙维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他在台下下了不少功夫,直到临上场前还想练习练习。在后台的更衣室里,他脱光了衣服,还没有换上小熊演出服便迫不及待地练习起来。他一会儿倒立,一会儿左蹦右跳,嘴里还不断地发出熊的咆哮(xiāo)声。凡是熊能做的动作他几乎全做了一番,熊不能做的动作他也发明了不少。他想,他的表演一定会很成功,一定能一鸣惊人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就在他全神贯注地投入练习时,突然从屋里的一架屏风后爆发出一片女孩子们的格格笑声。无疑,她们目睹(dǔ)了马克·吐温赤身露体的表演全过程,羞得马克·吐温简直无地自容,一把抓起自己的衣服飞也似地跑了出去……
还有一次,村里来了一个表演催(cuī)眠术的人。他对自己的功力大吹大擂(léi),说是只要口中念念术语,将手中的魔碟在人的眼前晃晃,就可以使任何一个人立即进入睡眠状态。为了让人们相信他的表演是真的,他还在一个街角处设立了表演场。
马克·吐温早就听说过这种法术,但从来没见过。他想,在光天化日之下能被一种神秘的功力所催眠,那一定是件妙不可言的事情,便想亲自体验一下催(cuī)眠者的功力。于是,他抢先坐在专供候选人坐的那排椅子上,并紧盯着催眠者手中的魔碟。但是,试了几次他也没有困顿的感觉。为此,他感到非常失望。但是他不想让大家同他一样失望,便假装困得打起了瞌(kē)睡。这下那个催眠术者高兴了。他径(jìn)直走到小马克·吐温的身边,对小马克·吐温进行一番专门的暗示。小马克·吐温便随着他的暗示添油加醋地表演起来。这下子,那个催眠术者更加高兴起来,不断地向人们宣扬自己功力的神奇。
不过,小马克·吐温很快就认识到建立在虚假基础上的东西其实分文不值,尤其是对自己帮助了那个自称会“催眠术”的人欺骗了大家而惭愧惭愧(kuì):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来,他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大家。
1853年的一天,马克·吐温听说纽约正在举办一个世界博览(lǎn)会,那里展出着来自世界各地无数的新鲜物品,便带着一颗天不怕地不怕的心和仅有的十几美元去那里见见世面。
博览会琳琅满目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的商品及大都会繁华的景象开阔了马克·吐温的眼界,也深深地吸引了他。他觉得世界真大,真有趣。他很想再到几个地方去走走,但是没有钱。为此,他开始找工作做。每做一段时间的工作,他便用挣来的钱去游览一段时间。
1856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气候闷(mēn)热,房间里没有一丝风,吐温坐在床上读一本亚马逊河探险家的日记,这本书勾起了他对快乐的童年的回忆。他兴奋起来:
“你听听这一段,亨利。”他忍不住对弟弟叫道,这时亨利已经快睡着了。
吐温念了一段关于亚马逊河边丛林中印第安人打猎的迷信行为的描述,他一边念,一边笑。那里的人相信,如果拿枪去瞄(miáo)准一条蛇,这条枪就会变得像蛇一样弯弯曲曲;而丑陋(lòu)的鳄(è)鱼则会带来霉(méi)运,如果你拿枪朝鳄鱼开过火,这支枪就再也打不出子弹了。
马克·吐温从书中了解到,亚马逊河丛林中到处都有珍奇的动物,老虎、河马、犀(xī)牛、艳丽的鹦鹉、还有在高高的树上活蹦乱跳的猴子。他喜欢动物,爱和各种动物交朋友。原来这个蛮(mán)荒之地才是动物们的乐园啊,他在动物园里看到的猴子是用笼子关起来的,那里的猴子却是快乐而自由的。他憎(zènɡ)恨笼子,被笼子关起来的动物是多么可怜啊……
“我想去开开眼界,看看这条亚马逊河。”吐温还在眯眼想着什么,弟弟亨利开口了,“这条河有几里宽,水深180英尺,那比密西西比河还大,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啊!”
“你想去?我可是决定要去了。不光是看看,说不定还要可以做生意呢,那里有许多珍贵的木材,我们可以去办个种植园,你瞧,书上是这样说的……”吐温站了起来,激动地要把书拿给弟弟看。
“你真想去?”亨利一下子清醒过来,他知道吐温是个敢说敢做的人。
“那还用说,去定了。”
马克·吐温实在太想出去闯荡了,开开眼界,碰碰运气,简直是不顾一切。
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路费。哥哥欧利恩还是那副德性,不善经营,给吐温发的工资很少,还不够他抽雪茄(jiā)的花销。吐温想尽办法筹(chóu)集路费,但没有用,只好一天天熬着,盼着哪一天能出现奇迹。
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到了11月份,奇迹还真出现了。
这天,寒风呼啸,马克·吐温闷闷不乐地在街头闲逛(ɡuànɡ)。他低着头,百无聊(liáo)赖地盯着自己的脚尖,几张纸片随风飘动,从他身边擦过。其中有一张在他脚边停留了一下,又轻悠悠地飘走,让一堵墙挡住了,落到地上。
“一张钞票?”吐温赶紧上前捡起来,果然是一张50元的钞票。
吐温在街头张贴了失物招领的启事,一连等了4天,没人来领。“天助我也,给我送来了路费。”马克·吐温决定不再傻等下去,立即动身去亚马逊河。
“亨利,你不是说过很想去吗?跟我一起去吧!”吐温和弟弟亨利的感情很深,希望和他结伴而行。
“恐怕……妈妈不会同意的。”亨利从小诚实听话,长大后做事一直小心谨慎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婉言拒绝了哥哥的这一建议。吐温没打退堂鼓,决定单枪匹马去干。
为了多筹(chóu)集点路费,吐温又到了一家印刷所打了几个月工,到第二年4月,他实在等不及了,就花16元钱买了一张船票,沿河顺流而下,迈出了到遥远的亚马逊河探险和开发的庞(pánɡ)大计划的第一步。
轮船以爬行的速度在河上行驶,21岁的马克·吐温站在甲板上,觉得一切都是那样新鲜,眺望两岸的崇山峻岭是一种享(xiǎnɡ)受,初春的阳光沐(mù)浴在身上,心情显得格外愉悦。
既然要到亚马逊河去探险,就得熟悉水情,了解轮船的习性。马克·吐温想方设法到驾驶室去观察,和领航员聊(liáo)天。轮船上有个领航员叫毕克斯,是密西西比河上第一流的领航员,他见吐温对领航很感兴趣,就破例让吐温操纵舵(tuó)轮,吐温双手紧握舵轮,心里得意极了。
两个星期后,轮船到了一个城市,停了下来,吐温神气活现地问别人,有没有到亚马逊河去的轮船?得到的答复是:十几年内都不会有轮船去亚马逊河。有人甚至说100年。
这时吐温身上只剩下十块钱,亚马逊河探险的梦像肥皂泡一样迅速地破灭了。他赶紧返回船上,恳(kěn)求毕克斯收留他当学徒,纠缠了3天,毕克斯终于答应了吐温的恳求,条件是交500块钱学费,100元现付,余下的钱可以等吐温将来当上领航员后再付。轮船到家后,吐温找姐夫借了100元,同毕克斯拍板成交,从此就在密西西比河上开始了四年之久的航行生涯。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