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央视《财经半小时》栏目报道了民企潍柴动力生产的国产柴油机赢得外军客户并开启进军北美征程的故事,具体内容如下:
石岛港,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山,水路可直航于国内外各大港口,不仅是山东省内的重要渔港,也对周边国家的外籍渔船开放,每天都有500多艘渔船、货船进出港口。此外,这里距离韩国第二大港仁川港只有108海里,比到大连港的距离还要近,因此石岛港的海警海监执法船异常忙碌,每天都要出海执行任务。码头上停泊的这艘海监船就是刚刚执行任务回来的。
船刚靠岸,乔梁和刘子夫就赶紧上船,他们是一家柴油机厂的售后服务工程师,负责船用发动机的一些常规检查。这艘船上的柴油机是三年前安装的,今天他们要对柴油机里的液压装置做细致的检查。
每个螺栓的数据乔梁都会记下来,三年来,这艘海监船发动机没有出现大的故障。所有的运行数据乔梁都保留下来,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数据,这个型号的柴油发动机被国际上的海军客户看中,决定跟他们公司采购。
目前,全世界能生产这样舰船专用柴油发动机的不超过十家,而能够生产军用船舶的就少之更少。
船用柴油发动机从转速方面分为三类,转速小于300转的是低速机,主要用在中大型商船上,做船舶主机;转速300转到1000转之间的属于中速机,主要用于中小型船舶主机,大型船舶辅机;转速在1000转以上属于高速机,主要用于对柴油机功率密度要求比较高的船舶。
和汽车、飞机一样,船舶最核心的设备就是发动机,能否独立研发、生产发动机,是一个国家高端工业制造水平的重要体现。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大中型船舶的发动机多数来自国外,其中主流的中速发动机制造技术一直垄断在德国、日本和芬兰等国手中。
五个月拿下EPA认证中国柴油机开启进军北美市场的征程
近20年间,随着中国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上非但不再受人掣肘,还走上了国际舞台,产品更得到了国外军方客户的认可。就在离这几百公里以外的车间里,已经有两台准备交付给国外客户的发动机正在做最后的装配和试车。
张改秀正在用内窥镜检测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的清洁度,这些进油管的线路比较曲折,容易在进油过程中出现问题,即使一个微小的误差都会出现致命的影响。
潍柴重机中速机厂质量管理科科长张改秀:如果对增压器来说,很小很小的一个颗粒,比如说像头发丝那么细的有可能就会对机器造成一定的影响。
增压器是让发动机工作的关键部件,进油管是润滑油进入增压器的必经之路, 哪怕是极少量的沙粒或者杂质进入油管,都可能会导致增压器转子轴承的磨损,造成增压器损坏。从而影响舰船的速度,时间久了甚至会让舰船失去动力。
国外客户要求严苛,每个地区的需求也不一样。近几年,这家公司的船舶发动机销往世界各地。
葛浩,是产品试验中心的副主任,每天都要在各个台架试验的岗位上巡查。这台船用发动机正在做出厂前的一些检测和尾气排放情况。
产品能不能出口北美市场,全靠这里说了算。葛浩很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个台架试验在亚洲只有三个,中国只有一个。
到底是什么台架这么神奇呢?原来这个台架就是经过EPA官方认证的,有了这个认证就可以进入北美市场销售。EPA是美国环境保护署的缩写,主要对柴油、汽油发动机设备、零售汽车部件、气体、水处理设备、饮用水、农药等检验和出证,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认证。
潍柴动力产品试验中心副主任葛浩:这个认证过程是很难的,我们相当于是做了两次的,首先第一次是做了一个摸底,当时认证官过来之后给我们出具了一个结果,当时对我们打击非常大,觉得好像有点一无是处的这种感觉。
那次的打击对葛浩和他的团队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拿不到这个认证,根本无法进入北美市场。
葛浩:后来我们这个团队就要励志,说要把一批认证拿下,再到他第二次来的时候,这个认证官叫史蒂芬,他也很意外就是说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能够做这么大的一个改观,基本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到了。
认证官从第一次来到这里到通过认证的时间仅有五个月,这五个月当中,葛浩和他的团队几乎没怎么休息,甚至为了一个油品的检测连夜跑到几百公里以外,检测中心没到上班时间,工程师就蹲在大门口等,第一时间检测完就把结果带回来。
就是这样的状态进行了五个月,才把EPA认证拿下来,中国柴油机开启了进军北美市场的征程。
想闯入国际市场,光靠硬件是不够的。随着市场越来越大,客户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船用发动机的功率要求也在更迭。
杨涛和他工程师团队正在为一个大型柴油机的项目讨论,目前还在设计研发阶段。杨涛他们现在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研发的问题,还要在成本上,工艺控制和技术控制上做到最好。
在研发设计的时候,杨涛他们会先做一比一的3D模拟图,确保发动机在船上的吊装空间,还要考虑机体在船上的安装问题。
杨涛:对于我们造成安全隐患的,造成我们生产困难的,我们不会放过认可一个细节,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去做好他,所以导致了我们可能会稍微慢了一点。
军工产品想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步,必须稳扎稳打,稳中求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