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儒家学说在当今中国只留下了糟粕

2020-05-25 文化 168阅读
因为主体是糟粕。那几个闪光点是在无数糟粕(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天人感应,逼得寡妇饿死街头不能改嫁,用伦理道德来禁锢人的正常需求,活生生的吃人)中挑出来的只是字面上还算说得过去的,比如仁爱,民本,但其实即使这些少数的词汇也是有条件的,仁是建立在礼(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基础上的,是为了保障礼,是上级对下级的施舍和下级对上级无条件的忠诚,而我们今天说的平等的爱,如博爱,更像墨家的兼爱。民本毕竟不是民主,民本是君主治国的方法(让利于民),民主是人民行使权利管理国家,实现利益,这不单是主动与被动的问题,更是国家性质的问题。你说,在当今时代,不提博爱而提仁爱,不提民主而提民本,是不是糟粕呢?再加上那些三纲五常什么的公认糟粕,就very excited了,建议少读点儒家经典,多看一些诸如葛底斯堡演说这类的进步材料,记住其中的名句,如“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很惭愧,就微小的批判了一番儒学,谢谢大家!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298442/answer/9941485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