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继承和创新?

2020-06-12 文化 251阅读
去年11月上旬,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文联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他明确地说:“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就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极好的继承。”
“文化继承不可或缺;没有文化继承,文化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强调今天我们在这里不是简单的罗列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优势和劣势,而是要结合当前中国的国情来考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在中国,圣诞节过得风风火火,春节却冷冷清清。中国只有在继承中才能提高对内凝聚力,才能对西方霸权说不!”
以宽广的心态,
自觉继承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产
既然我们理解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认识到历史传承对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就应该从“三个代表”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出发,敞开胸怀,用宽广的心态,以自然继承人或合法继承人的身份,主动自觉地继承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产。
因为只有继承到手,你才能挑选哪些是当代适用的,哪些是当代不适用的。历史文化有适用于当代和不适用于当代的区别。
而历史文化的实用价值和延续性只能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因为历史文化的实用价值和严肃性是历史的自然流程。“先进文化”包括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道德规范,只有在兼容并蓄、广收博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选择、不断吸纳的实践过程才能形成。
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以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自然继承人或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全面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像纪念长征一样纪念中国近五千年历史中值得纪念的创举;要像纪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领袖、开国元勋、革命烈士一样,纪念历史上对民族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物;在学校教育课程和入学考试中,我们要把中国历史放在与政治课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不只有“红色记忆”,我们民族更有光辉灿烂的“金色记忆”。
联合国会议上中国政府将中华鼎作为礼物和象征的例子,因为它代表的是中华文化的内涵,是文化继承的结果。继而例举胡主席赠送普洱茶给普京总统,送出中华民族的茶文化;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传达的是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的继承;中华武术风行海外,外国人欣赏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胡锦涛主席“和谐世界”思想也来自与文化继承。
没有文化继承,文化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反方一辩举出的奥运会击缶的例子展开驳辩,认为其也是中华文化的继承,并且指出反方落入了认为继承加创新好过继承的论点。最后以北京奥运会和亚特兰大奥运会在灯光设计方面的对比为例,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华元素,而亚特兰大奥运会却没有展示其特殊的元素,因而被遗忘了,即抛出观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明基能够取得电脑商报渠道冠军DLP投影机冠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明基一直坚持在继承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在“创新”之前,黄振宇特别加上了“在继承基础上”的修饰语。的确,与东芝投影机退市、众多投影机厂商重新进行市场定位、调整渠道等“重大创新”相比,明基投影机的创新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在特定情况下,外科手术式的调整固然非常必要,但那毕竟是迫不得已的做法,能不用还是不用为好。明基强调创新,更强调继承。与那些 “大动作”相比,明基“在继承基础上”的小创新显然更容易为渠道所接受,收到的效果更好。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基本人格特征是基于封建伦常之上的人格的依附性、非独立性,崇尚权威,强调服从,重共性,重守成等。那么,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人格特征是人格的独立性、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强调自我判断、选择意识,对新生事物的开放性,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就创新的基本含义而言,它所指的其实只是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中性的、与价值并无直接关系的指称,创新所直接关注的只是观念和行为的“新”,并不直接指涉及观念和行为本身的价值与意义,简单地说,创新所关注的是“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做”,是事实而非价值。由此可见,在个体的人格整体中一定有比创新更基本、更重要的因素。创新说到底只是个体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实现个体人格的手段和形式,是个体人格的外化。创新是为个体人格服务的,而不是人格为创新服务。个体人格的基本追求是独立性、自主性、完整性、丰富性,人格不是创新的手段,而是创新的目的。
时至今日,我们对教育的思维方式尚简单、机械,还没有学会以冷静、客观、辩证的心态审视当今教育现状,在这种情况下一切盲目追求创新,很容易走向极端,会导致对历史传统价值的漠视,不重视扎扎实实的学习和点点滴滴的积累。若没有对历史传统的尊重和在此之上的踏踏实实厚重的积累,创新不会走得太远。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引导青年一代尊重历史,做文明的传承者,做创新的实践者。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