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胎的故障处理

2020-05-03 汽车 141阅读

汽车的轮胎包括备用轮胎,一定要每月定期检查。检查时,要同时观察汽车轮胎表面是否有裂痕或划伤。最好戴上手套伸到轮胎内侧,检查是否有可疑的痕迹。只要发现丝毫可疑之点,要立即请车行做详细检查。有毛病的轮胎不要舍不得扔。假如发现轮胎表面磨损情况不正常,应想到可能车轮的前束调校有问题,要去修理。
轮胎磨损主要是轮胎与地面间滑动产生的摩擦力造成的。汽车起步、转弯及制动等行驶条件的不断变化,转弯速度过快、起步过急、制动过猛,轮胎的磨损就快。另外,轮胎的磨损还与汽车的行驶速度有关,行驶速度愈快,轮胎磨损愈严重,路面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路面较差时,轮胎与地面滑动加剧,轮胎的磨损加快。以上情况产生的轮胎磨损,基本上是均匀的,属正常磨损。若轮胎使用不当或前轮定位不准,将产生故障性不正常磨损,常见的不正常磨损有以下几种:
中央部分早期磨损
主要原因是充气量过大。适当提高轮胎的充气量,可以减少轮胎的滚动阻力,节约燃油。但充气量过大时,不但影响轮胎的减振性能,还会使轮胎变形量过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正常磨损只能由胎面中央部分承担,形成早期磨损。如果在窄轮辋上选用宽轮胎,也会造成中央部分早期磨损。
两边磨损过大
主要原因是充气量不足,或长期超负荷行驶。充气量小或负荷重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大,使轮胎的两边与地面接触参加工作而形成早期磨损。
一边磨损量过大
主要原因是前轮定位失准。当前轮的外倾角过大时,轮胎的外边形成早期磨损,外倾角过小或没有时,轮胎的内边形成早期磨损。
胎面出现锯齿状磨损
主要原因是前轮定位调整不当或前悬挂系统位置失常、球头松旷等,使正常滚动的车轮发生滑动或行驶中车轮定位不断变动而形成轮胎锯齿状磨损。
个别轮胎磨损量大
个别车轮的悬挂系统失常、支承件弯曲或个别车轮不平衡都会造成个别轮胎早期磨损。出现这种情况后,应检查磨损严惩车轮的定位情况、独立悬挂弹簧和减振器的工作情况,同时应缩短车轮换位周期。
出现斑秃形磨损
在轮胎的个别部位出现斑秃性严惩磨损的原因是轮胎平衡性差。当不平衡的车轮高速转动时,个别部位受力大,磨损加快,同时转向发拦,操纵性能变差。若在行驶中发现某一个特定速度方向有轻微抖动时,就应该对车轮进行平衡,以防出现斑秃形磨损。 除了自燃 ,夏日高温也很容易造成汽车爆胎 。爆胎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出行前未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 ,胎侧胎冠带伤 ,车辆在高速行驶中发生爆胎;二是轮胎花纹磨损严重 ,未及时更换;三是在车辆行驶中轮胎受到外力剐蹭引发爆胎 。 专家提醒 ,行驶途中如轮胎突然爆裂 ,不要惊慌 ,只要双手紧握方向盘 ,仍可控制汽车 。在注意后面车辆的同时 ,缓慢制动并驶离主干道。爆胎后切勿紧急制动 ,以免因制动力不均而使车辆甩尾或翻车 。
如果爆裂是前面的轮胎 ,会严重影响驾驶者对方向盘的控制 。遇到这种情形 ,应该尽可能轻踩制动踏板,以免车头部分 承受太大的压力 ,甚至导致轮胎脱离轮圈 。还要用双手稳握方向盘 ,这样在汽车大幅度偏左或偏右行驶时 ,还可以立刻矫正 。如果是后面的轮胎爆裂 , 汽车的尾部就会摇摆不定 、颠簸不已 。只要驾驶者保持镇定 ,以双手紧握方向盘 ,通常都可以使汽车保持直线行驶 。此外 ,最好反复一下一下地踩踏制 动踏板 ,这样可以把汽车的重心前移 ,使完好的前轮胎受力 ,减轻爆裂后轮胎所承受的压力 。记住 ,不要过分用力踩制动踏板 。 在交通事故档案中 ,记录着不少由于车轮打滑造成的重大和特大交通事故。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呢 ?
防止车轮打滑首先要弄清车辆打滑的原因 。专家指出 ,从理论上来说是轮胎减少了对路面的附着力 ,行车偏离了行驶方向而造成的 。其原因是司机采 取的措施失当所致 ,比如刹车过猛 ,加速过急或打方向过快等 。车轮打滑有三种情况:一是后轮打滑会使车辆横摆路中甩尾 ,此时 ,司机无法操控 。二 是四轮打滑 ,因刹车过程中四个轮子锁死不能转动 。三是前轮打滑 ,大多会发生在弯路或转弯时车速过快 ,路面过滑时 。
首先针对后轮打滑现象 ,就是当后半部车身打滑时 ,专家建议车主朋友 ,无论车辆往哪个方向打滑 ,这时候要往打滑的方向打方向盘并切记千万不能刹车 ,所有动作尽可能轻柔 。
其次当四轮打滑时 ,车主会感觉到车辆向前猛冲速度比平时要快 。这时我们先让前轮找到着地力 ,收油门 ,不踩刹车 ,轻点离合 ,所有动作尽可能轻柔 。让车辆慢慢行驶直至打滑现象消失为止 。
此外 ,若遇到前轮打滑 ,即方向盘无法转动 ,车辆朝前方直冲 ,直至碰撞障碍物时方停车 。此时记住等车轮转动后 ,方向盘才可转动 ,直至恢复正常 ,反复踩刹车这样使得油路达到最有效的工作状态 。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