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养生家和医家都非常重视对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的调摄,以此作为健身益寿或治疗疾病、促进药效的手段。
《黄帝内经》总结出“恬淡虚无”的调摄法,指出人们若能保持愉悦安静,虚怀若谷的精神面貌,遇到意外事件能正确处理,“自解”,“自语”,“自悟”,才能颐养真气,却病增寿。
古代养生家把情绪调节作为治病的良药。医家更重视调节情志,明代医学家汪绮石认为将七情调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是预防和治疗虚劳大病的根本之点。清代医学家程履新则指出:“大凡病原七情而起,仍须以七情胜服化制以调之,时者不悟,徒恃医药,则轻者增重,重者危矣!”祖国医学和心理治疗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概括有以下几类:
说理开导式心理治疗:这种心理治疗起源于《黄帝内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告之以其败”即指出疾病和危害,引起病人对疾病的重视。第二是“语之以其善”,即指出只要与医务人员合作,及时治疗,措施得当是可以恢复健康的,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三“导之以其所便”,即告诉病人如何调养,指出治疗的具体措施。第四“开之以其所苦”,即解病人的消极的心理状态。
以情胜情式心理治疗:此法起源于《黄帝内经》所说的“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实践证明情志致病,按照这种心理治疗方法治疗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惊式心理治疗法:这是一种利用精神刺激治疗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失调方法。《灵枢》有载“哕,大惊之,亦可已。”
例如医生对处在催眠状态的焦虑患者说:“经过这种治疗后你的心情很快就能变得平静,不再有不安和焦虑,头痛很快就能减轻或消失,睡眠会一天一天地好转,会睡得很熟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