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心皆要。
只知道死读书,而不按书中的道理去做,只能使自己华而不实,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只懂得卖力实践,而不肯研究书中的学问,就容易指着自己短浅的见识,不会明白世间万物真正的道理。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用心地想,仔细地看,专心地读,做到这三点,才能产生读书的公用。
小故事《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露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在射杀一只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正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要想着那本书未读。书要一本一本的读,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不要拿出另一本书来读。读书的时间要安排的充裕一些,加紧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会贯通无碍。学习时心里有疑问,就应随时用笔记下来,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确确实实地理解清楚。
房屋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书房要保持安静清洁,四周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整洁,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偏了,就是内心的态度不端正;如果字写得不工整,就是心中有杂念,不能够专心致志。经典书籍的摆放要有固定的位置,每次读完后,都要放回原处,这样便于查找。
小故事《乳姑不怠》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zhi)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因此有诗云“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洗。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意思大概为,唐朝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其祖母唐夫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数年下来,婆婆没有进食,身体却依然健康。一天长孙夫人生病,召唤家中的老老少少,说:“我多年来没法报答新妇之恩,希望子孙能像新妇一样孝敬她就够了。”后来崔南山做了高官,果真像长孙夫人叮嘱那样孝敬祖母唐夫人。
小故事《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逃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豪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妻。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读书人要爱护书,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书整理好再去办,发现书籍残缺损坏时,应立即补好,使书籍保持完整,不是高雅有益的书,不要去读,因为这类书籍会蒙蔽我们的心智,会消磨我们的意志。不要自己不当回事放纵自己,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虽高,但只要努力进取,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可以逐渐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