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镜的好坏区别在于
1、光学品质
毕竟锚准镜是一种光学专用设备,光学性能的好坏是基础。镜片的选择是否到位;安装是否牢固;分划板是否坚固和有效(不是说画面越花哨越好,其实最简单的分化板才是王道);有否内照明;镜片清晰干净;没有虚像虚光;镀膜层均匀密实;透光率;视角、视场的合理性;出瞳距离的设定(最佳在2-2.75英寸范围内)等,都是判断优劣的重要因素。
2、整体结构
好的瞄准镜,在设计之初就结合了使用环境做了工程和人机效应的优化。比如重心位置,前后镜头的距离,整体便携性,光通量.......等等诸多因素的协调。一个号的Scope,拿在手里的感觉是很“趁手”的。反之,很突兀的、不协调、不美观的瞄准镜,哪怕外观再科幻和现代感,也必定不会是好的瞄准镜。
3、坚固程度
对经常承受巨大过载和冲击力的瞄准镜来说,坚固程度,比那些花哨的外观和漂亮的遮光罩、镜头盖有用得多。选择一个相对用材结实、焊接牢固、紧固件(支架)厚重的锚准镜,是最最靠谱的选择。
瞄准镜的定义
瞄准镜,或称光学瞄准装置(optical sight),其起源已经很难考证。据说至少在16世纪的欧洲,就已经有人尝试过在枪托上固定眼镜镜片。有文字记载,在19世纪以前,火器上已经有了望远 镜式的瞄准装置,可用于在弱光条件下的瞄准。瞄准镜可以分为,全息瞄准镜 内红绿点瞄准镜 激光瞄准镜。
瞄准镜起源
到了19世纪40年代,一些美国枪械技工就开始制造带光学瞄准装置的枪械。1848年纽约州的摩根·詹姆斯设计了一种与枪管同样长度的管形瞄准装置,该装置的后半部安装了玻璃透镜,并有2条用于瞄准的十字线。后来,类似的瞄准装置在美国内战中得到应用。但真正具 有实用价值的瞄准镜,则诞生在1904年,由德国的卡尔蔡司研制,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瞄准镜开始发展成熟。
瞄准镜分类
发展到现在,瞄准镜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望远式瞄准镜(Telescopic sight)、准直式瞄准镜(Collimating optical sight)、反射式瞄准镜(Reflex sight)。其中以望远式瞄准镜和反射式瞄准镜最为流行。上述两类瞄准镜主要在白天使用,因此又被统称为白光瞄准镜(day scope/sight),另外还有供夜间瞄准用的夜视瞄准镜(night scope/sight),是在上述两类瞄准镜上加上夜视装置,而按夜视装置的种类,又可分为微光瞄准镜、红外瞄准镜(又可细分为主动红外和热成像两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