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当代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党员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践行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推动大学生党员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大变革、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中践行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理论研究、教育宣传、多措并举、方式方法的研究,以此提出具体的践行措施。
第一,深化理论研究,提升认识水平。
理论开掘的深度,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澄明的程度。只有不断深化理论研究,才能全面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完备成熟。 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深化理论研究,为当代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牢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上能够说服当代大学生党员提升认识水平。一方面,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外延、功能、实践等,揭示各种培育途径、载体、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之道,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多元文化尤其是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东方价值观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特征,不断挖掘出更多的精髓,从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应做到深刻把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价值取向、道德追求等,不断根据研究的新情况制定出相应新的对策,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逐步深化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为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二,加强教育宣传,形成广泛共识。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营造环境、浓厚氛围,需要融汇进脑、传播入心,形成广泛共识。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培育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和言行举止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为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通过新闻、文艺活动等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坚持弘扬主旋律,举行品牌性的社团文化活动,如学雷锋活动、唱红歌比赛、学术论坛等等,充分利用各类节日、重要纪念日、重大事件等集中开展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如此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党员,以优秀的作品感染大学生党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直接化,融入到文化、体育、艺术、学术等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氛围,慢慢渗透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中去,引导大学生党员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知意义、体验崇高、增进认同,使他们自发的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形成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广泛共识。
第三,坚持多措并举,形成教育合力。
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单靠一种措施是行不通的,必须要综合多种措施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大学生党员积极的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辅之以先进的网络工具进行教学如建设一个校园网络平台,帮助师生之间有机互动,也可以在课堂是上放视频,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给大学生党员,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还可以更新社会实践教育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三下乡”、“四进社区”、志愿者服务、专业学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文化宣传、支教扫盲、红色旅游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中去,发挥多种力量的综合作用,让传统的社会实践教育模式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组织学生瞻仰各类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历史遗迹,坚持用革命先烈以身报国的英雄事迹感染青年,激励大学生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自觉把爱国之志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行动。这样充分运用各种途径、载体,注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多措并举,把握好培育工作的灵活多样,形成教育合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达到有机统一、深层融合。
第四,创新方式方法,注重教育实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为大学生党员喜闻乐见、善纳好行,离不开方式方法的创新发展。面对在新的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新的需求,唯有不断创新,才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各种方式方法实效性的根本所在。在多元文化的今天,要讲求方式方法的创新,尤其是注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不仅加强教育内容的改革,更要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单一封闭的模式远远不能调动起大学生党员的激情和兴趣,必须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应当尽量采用多样的和互动的教学方法,如研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讲授、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这样更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能让学生主动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内化,从而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而增强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伴随着方式方法的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便与大学生党员离得更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党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成效也便会愈加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