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为什么背了就忘

2020-04-30 教育 103阅读
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复习教育学心理学是件很痛苦的事情,通常是花的时间不少,但效果却很一般,整个复习过程很是让人崩溃、郁闷、压抑刚刚背完的东西转瞬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遗忘曲线说起记忆的问题,大家应该能想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吧遗忘先快后慢,并且开始的时候遗忘的量还特别大,所以教科书(教师资格证用书)第77页告诉我们,防止遗忘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复习。想想你的记忆过程,是不是一开始背完一个章节就紧跟着背下一个章节,很少回过头来及时复习已经背完的知识呢?过度学习大家也应该记得过度学习这个概念,那个重要的数字150%
,是否还有印象?到底你坚持过几次呢?意义识记有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策略
奥苏贝尔特别强调有意义学习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见教材第45页),只有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实现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顺利过渡。如何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呢?教科书中明确告诉我们只有(教材第45页):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教材的编排都是有逻辑性的,所以如果你用的复习资料是教材的话,这个条件是具备了。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你是否能理解这个逻辑性。但很遗憾的是,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却很少关注这个问题,只是在记忆单个的知识点。如果你用的是一些复习参考资料,由于都是一些资料集,中间省略了很多细节或必要的解释,本身的逻辑性和结构性相对差了点,如果没有一个体系的建构过程,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意义学习?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这一条其实是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强烈的动机自然无法实现有意义学习。起码在你复习的过程中,要时刻把现在的记忆任务与你的目标联系起来,并主动把学习内容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你能不能主动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呢?其实,如果你教材复习够好的话,你应该能发现在背书过程中很多知识点确实能联系起来,这种联系越多,你的复习效果就越好。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对于师范生来讲,教育学心理学是公共必修课,按说应该有一定基础,但大学里上公共课的场景大家应该不算陌生,很多同学都不重视,一般都是在考前等着老师划范围或透露点重要信息,然后来个强化记忆求得及格。所以,尽管学过,但过后基本没什么深刻印象。因此,当你再次接触教育学心理学,你基本上和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差不多。脑子里没有知识背景,无法提供适当知识与新知识有效联系,所以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自然也变缓。
记忆方法 学习策略
记忆效果不好,肯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方法。教材中可是没少提记忆策略啊,特别强调第76页知识巩固一节提到几个方法尝试回忆、分散复习、综合识记、多感官参与、过度学习,这几个真的要用啊,学以致用,别只想到这是考点,更是你记忆能力提升的法宝。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