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退休职工补贴原文件

2020-09-17 综合 137阅读
参保人员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就越高;个体户正常参保可享受和企业退休职工同等待遇的养老金……6月7日,《河南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向社会公布。这一新政策将从7月1日起在全省实施,昨天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处长刘义庆,请他对新政策做一梳理解读。
个体户享受养老金和企业职工一样
今后,我省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只要正常缴费达到规定年限,就可享受到和城镇企业退休职工同等待遇的养老金。“其缴费比例统一调整为20%,比城镇企业职工缴费比例低8%,但两者的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是相同的。”刘义庆说,这是新政策中的一个“亮点”,目的是从政策上给灵活就业者以倾斜,鼓励他们参保。其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是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
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待遇越高
政策规定,《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刘义庆解释说,新办法看似复杂,其目的是强调了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待遇越高,鼓励参保人员不间断缴纳养老保险费。
另外,新政策还规定,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并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这样调整的结果是待遇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待遇水平不会降低。”刘义庆说。
女性参保人员可自选退休年龄
新政策规定,曾在原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参保缴费达10年以上,且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女性参保人员,灵活就业2年以上的,本人可选择在50到55周岁之间办理退休。
另外,如果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后,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发给本人。个人也可自愿选择向后延长缴费年限,但最多不超过5年。
“4050”人员享受政府养老补贴
新政策规定,7月1日起持有“再就业优惠证”并已就业的“4050”人员只要参加养老保险,政府将出钱给其补贴。补贴数额不超过其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三分之二,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此外,已停产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直接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郑州市每人每月可拿到220元。
河南商报:7月1日起 多缴费就能多拿养老金
不少市民前往社保服务大厅咨询
商报记者王利军/文王春胜/图多缴费就能多拿养老金;个体“小老板”享受同等待遇;做实个人账户不再担心空账;就业困难群体参保有补贴。昨日,省政府下发《河南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新政策7月1日起就将正式实施了,那么,和我省700多万参保者密切相关的新政策将有哪些新变化呢?养老金是多了还是少了?本报为读者一一解读。
全省养老保险700万人参保
目前,我省参加养老保险在职职工超过538万,正在领取养老保险金的退休人员150余万人。全省累计发放养老金540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保持100%。2005年全省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超过了130亿元,而今年,我省养老保险要新扩面20万人,基金征缴143亿元以上。但我省养老金发放方面也面临着巨大压力,一些省辖市的养老基金已经亮起红灯。这也是省政府出台此次新政策的原因之一。
个体“小老板”享受同等待遇
今后,个体“小老板”也能和企业职工享受同等的养老保险待遇。《通知》规定,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之月起,按所在省辖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缴费,其中缴费基数8%记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是,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其中,曾在原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参保缴费达10年以上,且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女性参保人员从事灵活就业2年以上的,经本人申请,可以选择在50至55周岁之间办理退休和领取养老金手续。
省劳动厅养老保险处刘义庆处长介绍,目前,我省国有、集体企业从业人员逐渐减少,各种私营企业以及灵活就业人员不断增加,但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没能纳入养老保险体系,等步入老年时,没有收入来源,他们的生活将陷入困境。享受同等待遇后,将为他们提供“老有所养”的长远稳定保障。
“4050”人员参保享受补贴
对下岗职工、就业困难群体而言,能参加养老保险是好事,可工资比较低,参保缴费比较困难又让他们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业、医保尚且得不到根本解决,几十年后的养老问题就更无暇顾及了。那么,这些人如果交不起费用该怎么办呢?
《意见》中明确规定,要让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及时享受到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让他们也能有养老金个人账户。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给予养老保险补贴,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此外,未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且已经停产多年的城镇集体企业不再纳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其已退休人员直接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按规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有参保愿望的职工可比照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
“中人”能拿过渡性养老金
“中人”就是指《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决定》实施后退休的参保人员。由于他们以前个人账户的积累很少,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我省的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由省劳动厅、财政厅另行制定。
而《决定》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参保人员属于“老人”,他们仍然按照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随基本养老金调整而增加养老保险待遇,保证他们的待遇水平能有所提高。
“新人”多缴一年多一个百分点
按照现行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缴费满15年以上,基础养老金都按照当地职工上一年平均工资的20%计发。以后不管再缴多少年,享受的待遇都一样,这样对多缴费者明显不公平,也使得许多人都有“反正缴够15年就行了,多缴也不会多领”的心理,缴够年数后往往就停止缴费。《意见》中对市民关心的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后养老金如何计算做出了明确规定。
“新人”就是指《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员,“新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退休后将按月发放养老金,养老金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的长短、缴费基数的高低、退休时间的早晚直接挂钩,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其中,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缴费越多退休时领得越多。”刘义庆说,拿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说,原来的计发月数都为120,如果一个参保者的个人账户上累计有5万元,那就是5万除以120,那么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就是416元左右。新的政策规定,计发月数将从40岁对应的233一直递减到70岁的56。可以看出,40岁退休和50岁、60岁直至70岁退休时领到的养老金差距将会很大。
退休时缴不足15年终止关系
今后,再拖欠养老保险费,参保者将有可能被终止养老保险关系。据了解,对长期欠费者,《意见》规定,凡到达退休年龄且办理退休手续,但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缴费年限累计每满1年再发给1个月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标准的生活费,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将终止。
此外,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达到规定退休年龄后,如果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本人自愿,可以向后延长缴费年限,最多不超过5年,但不得以向前追溯缴费的方式增加缴费年限。
刘义庆强调,养老金缴足15年是个坎,达不到缴费年限而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将只能一次性拿到个人账户里的钱,并且单位缴纳的部分保险费也拿不到手,将拨入我省养老基金。
7月1日起做实个人账户
从今年7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据了解,这次调整制度,单位的缴费比例仍旧是20%,比例没有做任何调整,并没有增长。个人账户的规模虽然缩小了,但是也标志着个人在养老保险当中的责任相应也减少。
“个人账户里的钱专款专用。”刘义庆说,以前,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钱有可能被支付给正在领取养老金的退休参保人员,而7月1日起个人账户里的钱将专款专用,严禁互相挪用,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虽然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于账户缩小了,会有所减少,但这将形成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多缴保费,不吃“大锅饭”,自己个人账户金额越多,退休时领得也就越多,总体来说略有提高。
“市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
目前,我省一些省辖市先后实行了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即各省辖市实行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基本养老保险费费率、统一筹集和管理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一社保经办机构和人员管理、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管理体制。
“我省下一步要由市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刘义庆说,我省将努力实现省级统筹,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市到省提高养老统筹的“档次”,主要是增强互济作用。养老保险制度以“大数法则”为基础,只有实现较大范围的统筹,才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养老金发放。这样也有利于人员流动,提高统筹层次,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各地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享受待遇标准的统一,加大基金调剂功能,消除参保职工跨地区流动就业的障碍。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