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讽刺社会现象的情景对话,要上台表演,类似相声,

2020-04-25 社会 67阅读
“相声本身是讽刺的艺术,但现在相声创作不敢讽刺,否则就会上纲上线,对号入座。”参加中央电视台相声大赛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说道,“你讽刺一个处长,全国所有的处长都不干了,这就更别提局长了……甚至你说年轻人不好,年轻人也都有意见,那相声演员还能拿谁讽刺?只能毁自己了,这个就很低下,也很可悲。”
中央电视台相声大赛正在进行,通过前几天的比赛段子来看,讽刺相声凤毛麟角,更多的是隔靴搔痒、鸡毛蒜皮式的相声,插科打诨的纯娱乐相声占据了一席之地,中央电视台相声大赛是检验全国相声创作和表演最高水平的群英会,讽刺相声的继续缺少,不禁让人担忧,中国的相声水平怎么体现?失去了讽刺,相声还是相声吗,相声还能干什么?相声的生命力何在?
相声的本质属性还是讽刺,讽刺相声,用讽刺手法,将社会生活中或者各行各业存在的种种假恶丑用相声语言表现出来,通过“包袱”展现出来,把老百姓气愤的不良社会现象,有针对性地加以辛辣的讽刺,让讽刺相声代表老百姓说话,到达一种讽刺的精神按摩,以此来建设和谐社会,众多相声名家赖以成名的相声名段,很多是以讽刺见长的,侯宝林先生的《夜行记》,马季先生的《多层饭店》,高英培先生的《钓鱼》等都成为流传甚广的讽刺相声代表作。
相声是一朵带刺的花,讽刺是她的基本特性,相声中的讽刺并不是直白的、义正词严的批评,而是对某种不合理现象进行夸张,通过“抖包袱”的形式表达出来,让观众在讽刺的笑声中笑后若有所思,受到教益,得到规劝,而不像纯娱乐相声那样,一般笑过之后很难再有回味,这种寓讽于乐的文艺形式,曾经非常火爆,但是现在却命运磕绊,不少人喜欢“对号入座”,将“泛指”当成了确指,把艺术批评当成了“通报批评”,背后折射的社会现象发人深思。
比如新闻媒体曝光的不少官员违法乱纪案件,其中不少贪官语录荒诞不经,比如一些贪官,特别喜欢奢侈品,一位贪官放了一房子的奢侈品,就是没有一本书,在法庭上这位贪官还讥讽女审判员说,你都是检察官,还穿这么没有品位的皮鞋,我平时鞋油都用几百元一盒的。像这样的素材很适合用讽刺相声来表达,这是活生生的新闻事实,又不是杜撰,完全可以成为讽刺相声的好素材,类似的题材还有很多,只要留心,俯拾皆是。稍稍欣慰的是,2008年第四届中央电视台相声大赛李志强和崔艺东凭借《酒桌会议》夺冠,为讽刺相声带来了些许亮光。
相声作者不愿意写相声,正如师胜杰所说,如今,相声创作费力不说,经济效益也难有保证,一个晚上你绝写不出一个好相声,但倒是可以写两集连续剧,拿个几万块钱,写一个相声作品想要拿到五位数的酬劳,确实已经很难。如此,愿意写讽刺相声的作者就更少了,演员更不愿意演讽刺相声,说讽刺相声还要承担“政治和社会风险”,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讽刺相声缴械相声舞台也就不难理解了。
任何一种讽刺艺术要在社会立足都很不容易,喜欢“对号入座”也是我们遗传下来的文化糟粕,芸芸众生,不可能让人人都是懂艺术的人,都是欣赏艺术的达人,讽刺相声也不例外会因此而落入俗套,但是这并不代表社会和老百姓不需要讽刺相声,讽刺相声是一种更高级和更有艺术境界的相声,更能够体现相声艺术对于社会文明的推动,为此,弘扬相声艺术,先要拯救讽刺相声,讽刺相声多了,不但是相声艺术的福祉,更是宽松艺术氛围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的福分,讽刺相声太少,当相声不再讽刺的时候,人们便开始讽刺相声,便开始讽刺文化,便开始讽刺社会。期待讽刺相声回归吧!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