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候排位怎么排的

2022-03-26 综合 78阅读

一般是按照王、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排的,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亲王封号一个字,如周王,燕王等。一般在亲王死后由皇帝赐予谥号,称呼时采用封号加谥号加王的方法:如朱樉,封秦王,谥号愍,习惯上称为秦愍王。郡王封号为两个字,如靖江王等。

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称公;西周春秋时代行用最普遍的爵称是侯;伯的诸侯,多为文献记载较少的小国之君。

扩展资料:

不同朝代的爵位区别:

周朝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爵位是名至实归,既有名也有封地还有俸禄。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等的公其实就是爵位的公,这是最高等级,也听过申候,就是申国的国君,那是他们的等级还不够到公,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看楚国称王,纷纷也称王,这是明显的僭越,那个年代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

西汉时期除了沿用二十等爵,还加了王爵,除了最初分封的异姓王,后续的都只有皇族才有,只有王爵有封地,有俸禄。就这样还导致了七王之乱,好不容易才平定,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这才让王爵们没办法在造反。

晋朝跟汉朝一样,皇族也有封地,于是又有了八王之乱,后续的朝代吸取了教训,逐渐采用勋爵的模式,只有名和俸禄,没有实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爵位(汉语词汇)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