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去山区支教应该怎么做?

2022-05-09 教育 64阅读
一、支教的定义

广义支教:改善当地教育环境,培养当地师资力量。
狭义支教:去到实地的支教行为。

到底是提倡哪种支教行为?其实也是鱼和渔的道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这道理也是片面的,打个比方,一个人要饿死了,你和其谈渔,现实嘛?不现实!我个人的观点是,一个人要饿死了,那就给他鱼,救命,一个人还饿不死,那么我们在帮助的过程中,就要教他渔。
换成支教也是如此,倘若一个地点(学校),没有老师很匮乏,此时大谈培养师资力量,这是不现实的,倘若有一定老师力量和基础,则可以在实地支教过程中,尝试培养当地的师资力量和改善教学环境。
当然凡事切忌盲目求快,毕竟公益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劳!

二、支教的理解

现在感觉一谈到支教,很多朋友会想到所谓支教是自己去到当地教孩子,一方面是对此精神可嘉赞扬和钦佩,另一方面却也是担忧,有几个方面的不足:
1、专业知识不足:育人不是只靠激丶情,更需要靠专业知识,如何系统的教孩子。
2、安全保障不足:有的朋友一想支教,会想到去最偏远的地方,但是否有考虑过当地境况,地理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伤病,医疗保障谁负责?
3、生活保障不足:偏远山区等,条件艰苦,习惯城市生活的自己,是否能适应,适应饮食、居所、适应蚊虫、适应人文,好比西丶藏、青海等地,有不杀生的习俗。
4、适应能力不足:前面2条是客观存在的环境,那么这一条,则是自己的主观适应力。
5、经济保障不足:有些支教行为,特别是个体,是没有经济收入的,如何维系生活,现在、未来的生活,倘若家庭是否困难,父母经济收入也困难,那么此时是否应该去支教,而不承担家庭重担?
6、支教认识不足:支教不应该只是定义为自己去到实地,支教从直面意思来看,是支持当地教育的发展,那么就应该是改善当地的教学环境,那么我们还可以做的:
1)提供教学设备
2)修缮教学校舍
3)老师生活补贴(包括支教老师、经济困难老师)
……
对于支教也是要以平常心,长期心去关注,而不是一时冲动。

三、支教的环境


国基本国情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高中地理课文中的一句,但如果算起整体,前句话需改为“地小物稀”,又因各地自然和社会条件不一,及让一部分人
先富起来等政策原因,让物质分配极为不均衡,贫富差距较之以前扩大许多,部分地区“富显阔,贫求生”,这就需要教育和政策性引导。
作为去到异地支教的志愿者,首先需要具备自我生存自理和沟通能力,其次具备教学能力,能长期忍受在艰苦、孤独的条件下从事教育毅力和能力,切忌盲目冲动和缺乏理智

四、参与的方式

一)官方组织:共青团、学校等机构组织。
1、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

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是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服者扶贫接力计划全国示范项目。它采取公开招募的方式,每年在全国部分重
点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同时开展力所能及的扶贫志愿服务。服务期满
后,由下一批志愿者接替其工作,形成"志愿加接力"的长效工作机制。
由此衍生有:硕师计划、研究生支教团

2、高校社团组织的暑期支教
利用暑假休息时间,到贫困地区开展支教助学互动活动,详请参与各高校社团活动表。

参与方式:详情关注团委、学校官方网站。

二)企业组织
企业为体现社会责任,或公益营销开展的支教互动活动,具体开展时间和方式,因企业不同,而方式有所不同,一般为送教,送硬件等,如:雪佛兰红粉笔计划、爱普生爱心课堂计划等。
参与方式:关注网络宣传,一般在新浪、天涯等主流媒体会有专题活动页面。

三)支教组织
参与方式:关注该支教组织网站。

四)个人行为:自行去到支教学校。
参与方式:关注网络需支教老师学校,通过自行联系协商,约定支教时间和方式。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