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国外品牌名称翻译成中文合适且令人难忘

2022-08-18 教育 88阅读
Unilever由荷兰Margrine Unie人造奶油公司和英国Lever Brothers香皂公司合并而成,生是翻译成“联合利华”,太狡猾了。Citibank的前身是“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其作为第一家美资银行于1902年来到中国上海,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升起美国国旗的银行,名字由此而来。可口可乐1927年进入中国市场时的译名叫“蝌蝌啃蜡”。美国著名私募股权公司Blackstone Group,业界和媒体开始意译为“黑石集团”,但其正式中文注册名称为音译的“百仕通”,所以严肃的财经媒体只好改用“百仕通”,没想到2010年10月该公司宣布将注册名称从“百仕通”变更为“黑石”。Carrefour意为“十字路口”,因其前身位于巴黎郊外一个小镇的十字路口,翻译成“家乐福”加分很多。“Hummer”直译为“蜂鸟”或“蜂鸣器”,在中国被译为“悍马”。欧洲著名的IP律师行Bird & Bird中文译名叫“鸿鹄律师事务所”,翻得很雅,但我们同行都叫它“两鸟儿”。

作者:Raymond Wa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38673/answer/1444305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英文品牌的中文名字,可说是一个专业领域,在咨询公司是需要独立收费的,和命名收费差不多。
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汽车行业命名绝对是命名之王)
1、类型一:尼玛这么好的名字怎么就让外国人用了这下再也无法超越了
奔驰、宝马、凌志(比前两个略逊色一点点)、家乐福、宜家
(1)信达雅全占了;
(2)从名称呼叫看,中英文发音相近,很好的缓解了中英文的呼叫差异;
(3)从意思看,与汽车行业有明确相关,甚至占位了某一个基本属性(奔驰之于车);
(4)宝马用了中国人都知道的典故,提升了整体品质感;
对比一下:昌河....
2、类型二: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听起来好洋气好高端好高级啊;
英菲尼迪、雷克萨斯、歌诗图、巴斯夫、阿迪达斯
(1)英菲尼迪最早叫无限(类似的有本田的“讴歌”,现在改叫阿库拉),是标准的意译;意译最大的问题是:行业属性不明显,且中英文呼叫差异太大,影响传播效率;
(2)统一中英文呼叫以后,虽然没有明确的意义,但好听、好记,好传播这个三要素都做到了;
(3)大家可以注意一下音译以后用过的具体字,都属于能产生正面联想的词;
3、类型三:这公司实在太牛逼了叫什么我都记得住
通用、壳牌、丰田、雀巢、松下
(1)这类公司很多都采用意译,一般都是在行业里都非常强势的老牌企业(500强之类);
(2)这是一种安全的做法,背后是对品牌影响力的自信(当然也和大量传播有关系);
4、类型四:什么中英文,全世界人民都看得懂数字和英文字母;
3M、IBM、SK、110、119
(1)名称最基本的属性是呼叫,一个无法读出来的名字是失败的;
(2)绝大多数人都能没有歧义的读出数字和英文字母;
(3)保证了名称最基本的价值:呼叫和识别,其他的属性都可以通过传播来解决;
命名是很有趣的过程,还需要考虑到法律保护等问题(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很多国际品牌都选用字体LOGO);
但名称最基本的属性一定要保持住:好听、好记,好传播。

编辑于 2012-06-01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