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2020-10-18 文化 246阅读
文学"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注: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60页。)。此处"意识形态"被看做是"人类社会意识的外化形态":"文学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即人类意识的外化、形态化,就这一点而言,它如同政治、哲学、科学、宗教、道德一样是一种意识形态"(注:童庆炳:《文学概论自学考试指导书》,武汉大学出版,1995年版11页。)。这里的"审美特质"在客体上表现为:面对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和价值系统,文学所撷取和反映的"必须而且只能是客体的审美价值"(注: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29~30页。)。
"所谓审美意识形态,就必然是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的组合形式"(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65页。)。而这里的"意识形态"已与"人类意识的外在化形态"大相径庭:"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如哲学、伦理学、宗教、文学及其它艺术等。"(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65页。)此处也对审美作了正面阐释:"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非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65页。)
"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又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审美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产生'质变',产生了作为文学的根本性质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注: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80、72页。)作为文学属概念的意识形态又不是"话语活动"了,而回到了"人类意识的外化形态"上去了:"我们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就是说社会生活本来是自然形态的东西,经过作家的艺术改造,变为观念形态的东西。"(注: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80、72页。)而审美也变成了人对事物的特殊精神活动过程:"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客体的美的关照、感悟、判断。"(注: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80、72页。)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