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2022-07-29 科技 58阅读
  必修1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一、 宇宙
  定义:“宇”是无限的空间,“宙”是无限的时间,宇宙是天地万事万物的总称。
  特性 物质性:宇宙由天体组成  天体 定义:构成宇宙的不同形态的物质
  分类:按照天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星云、恒星、行星
  卫星、彗星、流星
  星际物质
  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运动性:宇宙中天体是运动的 天体系统 定义:邻近的天体相互吸引,以质量大的天体(公                            
  共质心)为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
  分层: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思考](1)必须离开地球大气飞行方可称天体,例如:北极星、星际空间的气体、运行的人造卫星。
  待发的人造卫星、空中飞行的飞机、课桌、陨石不是天体。
  (2)哪些天体系统不包括地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3)总星系是宇宙(×)总星系是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
  河外星系是天体(×)河外星系是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
  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际物质
  中心天体:太阳   质量大,其他围绕其运转
  八大行星分类: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肉眼可见
  巨行星(木星、土星)
  (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天文望远镜可见
  [思考](1)冥王星降为“矮行星”的原因:轨道与海王星相交;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
  (2)运行方向 :八大行星为自西向东,逆时针,彗星为顺时针
  (3)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火烧木头灰烬多,有光环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离太阳距离逐渐增大,温度逐渐降低、公转速度逐渐降低、公转周期逐渐增大
  (5)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卫星数最多的是木星(质量、体积最大),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 
  星(距离太阳太近),逆向自转的是金星(太阳从西边出)和天王星(躺着的姿势绕太阳运转)
  (6)在太阳系中,与地月系并列的天体系统还有5个,即有卫星的行星还有5个
  (7)三类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巨行星,最小的是类地行星,居中的是远日行星。

  三、地球(行星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特性 普通性:与其他行星比,地球质量、体积、密度和自转、公转等都很普通
  特殊性: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
  存在生命的条件 自身条件 适宜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
  大气的保温作用
  适宜大气   质量、体积适中
  液态水   日地距离适中
  宇宙环境安全 八大行星互不干扰   运行特点: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利)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辐射 定义: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      紫外区、红外区
  宇宙放射能量和传递能量   电磁波 可见光区(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来源:太阳内部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核聚变反应
  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能量):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维持地表温度,推动地球上水、大气循环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弊)
  1、太阳大气层分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分布:主要是黑子和耀斑2种
  分层 特征 周期 相互关系 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黑子 光球层 温度比周围低,所以显得暗一些 11年 时间、区域相关性:黑子变多的时候和区域,耀斑也频繁暴发 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耀斑 色球层 突然爆发并增亮,释放能量 11年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另外还有,日珥:色球层,巨大火焰喷射物,太阳风:日冕层,高能带电粒子流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黑子高峰年,反常气候多
  11页的探索要会读图并总结规律 黑子低峰年,气候比较稳定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风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现象
  [极光出现在极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