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什么不申请2004年奥运会举办权?

2022-03-27 体育 463阅读
1993年虽然没有申奥成功,但与悉尼的一票之差,震惊了世界,同时也振奋了我们自己。“9·23”后,国内群众也纷纷写信给国家体委,呼吁继续申办2004年奥运会,几个城市也都积极表示要申办奥运会。1994年初的一天,国家体委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是否继续申办2004年奥运会和由哪个城市申办的问题。会议请了几个参加过申办2000年奥运会工作的主要人员列席,我记得有魏纪中、楼大鹏、都浩然、吴重远、屠铭德和我。大家讨论很热烈。在是否继续申办的问题上,大家意见很一致:应该继续申办,要向世人表示我们毫不气馁的决心和信心。在如何申办的问题上,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要吸取上次的经验和教训,只是提出来表示姿态,不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另一种认为,还是要跟上次一样,旗帜鲜明地、大张旗鼓地进行;第三种意见认为,从今往后,把申办奥运会作为国家体委的一项日常工作,由国家体委外联司负责,不组织专门的班子。经过讨论也很快形成了一致意见:先提出申请,如何组织再另议。但在由哪个城市申办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讨论了很长时间。当时已经提出申办奥运会的城市有上海、广州和北京。从硬件条件上看,三个城市的体育场馆设施相差不大,三个城市各有特点和优势。上海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都不错,并且上海人办事很认真,组织能力较强。如果由上海申办和举办奥运会,其组织工作和水平,在国内应该是最好的。广州的经济条件好,组织能力也很好。如果广州申奥成功,肯定也会组织得很好,同时会提供高水平的体育场馆,广州的各项设施也将得到更迅速的发展。这两个城市的积极性都很高。北京的优势是明显的,中国没有办过奥运会,由首都代表中国申办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北京有两个不利因素:一方面是,北京有老大思想,开始的时候积极性不如另外两个城市高,迟迟下不了决心,直到上海、广州都已提出申奥后才提出来;另一方面是,北京市与国家体委已经配合申办过一次,还配合举办过1990年亚运会。在这两次配合过程中,都出现过一些不愉快的事,个别人的不良工作作风给大家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再和北京市的个别同志配合。如果由广州或上海这两个中的任何一个城市申办,在与国家体委的配合方面都会更好些。因此,会上有的老同志甚至说:“今后,我永远不会再和×××配合工作。再由北京申办可以,我也同意,因为北京是首都,代表中国申奥是合适的,但我个人不会再去奥申委工作了。”我很理解他,因为我亲眼见过有人把他的心“伤”了的情景。但是,经过大家认真的讨论,最后还是抛开了个人感情因素,达成了一致意见: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由北京申办,从国家的角度最合适;2.北京经过一次申办未果,成功的可能性最大,一切应以有利于申奥成功为出发点。因此,大家一致同意由北京继续申办奥运会。我很敬佩这几个老同志的精神。会议最后确定,国家体委向中央建议由北京申办2004年奥运会。但后来中央没有批准,中央决定先不申请2004年奥运会,等时机更加成熟时再申办。事实证明,党中央的决定非常英明、正确并具有前瞻性。1998年,中央批准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这从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都是最适宜的。参考资料:《中国申奥亲历记——两次申奥背后的故事》http://bbs.matchtt.com/book/download.php?bid=8937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