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大型战役

2020-05-31 综合 187阅读

抗战时期的大型战役有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长沙会战,缅北滇西战役,湘西会战,共产党军队和日军的重大战役有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2、上高会战

上高战役(上高战役、锦江作战、鄱阳扫荡战、宜春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1941年3月,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

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战役”。中国军队统计击毙日军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日军15000余人,日军自报伤亡千余人。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3、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4、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

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5、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

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6、武汉保卫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

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7、桂南会战

桂南会战是广州失陷后,中国守军抵抗日军为打击中国国际交通线并威胁西南大后方而在广西南宁等地区展开的作战。

日军侵占南宁和昆仑关之后,国民党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

1939年11月日军将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第5舰队等部隐蔽集结于海南岛南端的榆林港,等候出动。闪电般出现在钦州湾,疾速登陆,攻陷防城。

24日,日军占领南宁、龙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急调第5、第99、第36军向广西增援。军长杜聿明受命向昆仑关反击,以步、炮、坦、空诸军兵种协同攻坚,击溃来援的第21旅团,打死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昆仑关大捷。

1940年1月,日军又调来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进行反扑,至2月3日,再次占领昆仑关。中国军队苦战多日,伤亡很大,需要休整,遂结束会战。

8、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  ,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9、缅北滇西战役

缅北滇西战役发生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缅北滇西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

战役历时一年半,中国军队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10、湘西会战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日方称“芷江攻略战”,我方称“芷江保卫战”)。

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

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11、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

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12、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

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

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百度百科——平型关大捷

百度百科——百团大战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