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汉族人,为什么北方人与南方人在体貌上差距这么大?

2020-06-07 文化 176阅读
最近十多年来,国际遗传学界已确认中国南、北方人(大致以长江为界)分属南、北蒙古人种,故”华人〃是同文不同种(可参考1994年Cavalli-Sforza等着的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Human Genes)。日、韩、满、蒙、回、藏才是汉人(以下专指华北人种)的近亲,南方人是语言与文化被消灭的南蛮(湘鄂川)与百越(浙赣闽粤桂)民族的后代,与台湾人同种的只是中国东南沿海的越(粤)人,他们是越南人、泰国人的近亲。虽然早已有”汉族百越(粤)系〃的讲法,但这跟灭了别人的语言文化后称”汉族高丽系、日本系〃、”大和族汉系〃或”英吉利English族汉系〃(公元3000年时)一样霸道。
闽南、客家人经常以中原南下的汉人自居,但也有民族学者认为他们是南方的土著。感谢现代的科学,这问题终于得以解答,再多的文史论述也抵不过一组科学证据。科学家使用的原理很简单,以血型为例,假设甲与乙二族群中属A型的人的比率分别为 P1 & P2,若丙族群有x 比率的基因是来自甲族群,(1-x) 比率来自乙族群,则丙族群中应有 Pm=xP1+(1-x)P2比率的人是A型,由此可推导出来自甲族群的比率 x=(Pm-P2)/(P1-P2)。
但若二族群中属于A、B、O型的人的比率都很接近,血型就不是好的指标。好的指针其频率差异要大,且不受环境适应的影响(最好又容易分析,可得到大量样本)。1991年中国学者赵桐茂等人(遗传学报18(2):97-108)发表了全中国24个民族、74个群体的免疫球蛋白的异型频率分布,发现有两个单体型Gm1,3;5与Gm1;2的出现频率南方人与北方人差异很大,由北向南一个递增一个递减。属于这两个型的人口比率分别是:洛阳(149人受检)28.26%、39.35%;商丘(112人)24.04%、35.48%;厦门(115人)64.55%、21.12%;汕头(110人)58.46%、16.79%;梅县(92人)71.71%、11.76%;广州(144人)74.09%、9.58%;浙江景宁的畲族(120人)75.44%、11.06%。若作较为保守的估计,以商丘、闽客与畲的Gm1,3;5频率 P1,Pm & P2用上述公式计算混合比率 x,则厦门(汕头)人与梅县人分别有21%(33%)与7%的北方人血统。若以洛阳、闽客与畲的Gm1;2计算,则分别有35%(20%)与2%的北方人血统(广州人的北方血统比梅县人更低)。民族的混合是复杂、多元的,取样上也会有误差,结果难以完全一致,但已充分显示闽南人(厦门、汕头)、客家人(梅县)的民族主体都是南方的民族(占七成五到九成以上的基因)。
另中国学者金力等人在2000年(Human Genetics 107:582-590)发表中国各省男性Y染色体(XY不同源,不能交换它们的片段,故只有Y可世代相传而不变)单体型的频率分布,结果显示各省”汉族〃的频率分布相近,广东、福建人父系远祖的主体仍有可能是汉族。但广东、福建人的取样人数只有15与13人,人数太少,说服力不够,且杜若甫等人发现中国南北方人姓氏的频率分布不同(见Sforza的书,或上网查询,闽粤群与赣湘鄂川群先合并,再与皖江浙群形成南方大群,与北方群分开;又武夷山-南岭形成明显的分界线,南北两地”汉族〃血缘相差甚远)。而即使父系远祖是汉族,Y染色体上的基因数只有二十几个,只占全部基因数(估计在二万七千到三万九千之间)的千分之一,主要功能只是启动男性的发育,类似一把钥匙,与男性有关的功能仍在其它染色体上。
中国学者李伯谦把代表越族的几何印纹陶文化(涵盖苏南、皖东南、浙、赣、闽、粤、桂)分为七个区,其中有包括福建、浙南、台湾的闽台区,包括广东、广西东部的岭南区,包括漳州、潮汕地区的粤东闽南区(目前属闽南语区)。汉初这三个区有三个越人的国:闽越、南越与南海(以上见蒋炳钊等合着的”百越民族文化〃)。唐朝以前漳州、潮州、汀州、梅州均为畲族人的聚居区,唐初与唐末漳州两度被均是来自河南淮河地区的陈元光、王绪的军队征服,这些河南人在福建生根,不断与当地人通婚,加上畲族人隐藏自已的族属,而终致平地畲族的灭亡,取汉姓后所有人皆认北方汉人为祖(且好称名人之后)。即使是深山里的畲族(漳州靠海山区也仍有几个畲族乡)也已几乎汉化,只差没忘记自已的族属而已,他们讲一种近似客家话的语言。客家人有”不忘祖宗言〃的祖训,但真正的祖宗言早已消失。中国六十三万(1990年)畲族人中只剩广东惠东一带有九百多人使用一种被归入苗瑶语系的畲语,但也有学者(游文良,见施联朱等编的”畲族历史与文化〃)指出,惠东一带的畲应是瑶或受瑶强烈影响,惠东畲语其实可能是瑶语而非畲语。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